11月30日,2024年贵州·从江第十七届侗族大歌节侗族大歌歌唱大赛开赛仪式在銮里半岛民族广场举行。本届大歌节以“会唱歌的从江”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侗族大歌的文化精髓和独特魅力,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台丰盛的民族文化盛宴。



开赛仪式在侗族童声大歌《传歌》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序幕,在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潘萨银花的带领下,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歌声如同山间清泉,流淌进每位观众的心田。紧接着,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侗家歌唱新时代》、侗族琵琶歌《侗家姑娘爱唱歌》震撼上演,上千名歌手齐声高歌,将侗族大歌的和谐之美与壮阔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旋律优美婉转、悠扬动听且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小黄姑娘》,宛如一幅生动的侗族风情画卷徐徐展开,将原生态侗族音乐元素巧妙融合,观众仿若置身于小黄侗寨之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民族韵味与人文风情。苗族舞蹈《岜沙雄风》则以刚劲有力的舞姿与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展现了苗族人民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与神秘深邃的文化内涵。而精彩绝伦的民族服饰和民俗展示环节,犹如一场穿越历史的时尚秀,集中展示了从江县厚重的民族历史底蕴、丰富多样的图腾崇拜以及蕴含着无数传说故事的文化元素,全方位演绎了从江地区多姿多彩、绚丽斑斓的民族风情,让观众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此外,佛山市南海区带来醒狮表演《飞跃雄峰峻岭显狮威》,伴随着激昂奋进的音乐节奏,醒狮时而威风凛凛、昂首阔步,时而翻腾跳跃、跨越雄峰峻岭,每一个矫健的动作都饱含着无穷的力量与灵动的美感。这一表演不仅展示了醒狮艺术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粤黔两地文化交流融合所碰撞出的独特魅力与别样精彩,让观众在欣赏民族文化盛宴的同时,深切体会到地域文化交流互鉴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
最后,开赛仪式在象征着民族大团结的《多耶》中圆满落下帷幕。全场观众与演员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舞动,将本届大歌节的热烈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据悉,本届大歌节侗族大歌歌唱大赛共有198支歌队,4267名歌手参加,比赛时间从11月30日开始至12月29日结束,每周末下午都将在銮里半岛民族广场举行。
据古老传说与历史研究推测,侗族大歌的雏形可追溯至远古时期。那时,侗族先民们以部落为单位,生活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他们在集体劳作中,如耕种、伐木、捕鱼时,为了协调动作、鼓舞士气,开始发出简单的呼喊与节奏性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声音逐渐丰富,有了高低不同的音调变化。到春秋战国时期,侗族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影响,侗族大歌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歌者们开始注重歌词的创作与表达,将生活中的故事、对自然的感悟、民族的传说融入其中。他们在鼓楼里、在村寨的聚会中传唱,使得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成了传承民族文化与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华 戴正国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