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潮汕这10道传统美食,只有家里阿婶才会做

土土的笨蜗牛 2025-04-02 20:40:37

对清明节的重视,在广东,我想到的就是潮汕地区了,当然这里有除了祭祖扫墓的庄重,更有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

润饼菜---春卷

要说在清明餐桌上的“C位”,就是这道源自古代寒食节“不动烟火”的习俗,后演变为清明时节的便携美食,象征包罗万象、家族团圆。

薄如蝉翼的柔韧的春饼皮,包裹豆芽、胡萝卜丝、鸡蛋丝、肉松、糖粉等十余种馅料,将馅料层层堆叠后卷成筒状,直接冷食,保留食材原鲜,馅料爽脆咸甜交织,口感层次爆炸,清热解腻,补充膳食纤维。

鼠壳粿---乌粿

这道是祭祖必备,寓意驱邪纳吉,相传为古代潮汕人用田间鼠麴草充饥所创,后成祭祀供品。

用糯米粉混合鼠麴草汁揉面,内馅多为绿豆沙或花生糖,包裹后压入桃木模具,垫蕉叶蒸熟,外皮软糯微带草香,内馅甜而不腻。

鼠麴草祛湿活血,糯米暖胃,适合春季湿冷气候。

朴籽粿

这道是清明必蒸,寓意“发家平安”。

由于古时潮汕饥荒,百姓采朴籽叶充饥,后演变为清明粿品。

粘米粉和朴籽叶榨汁调成米浆发酵,倒入陶盏蒸至开花,蓬松如发糕,入口微甜带淡淡草木清香,朴籽叶清热凉血,助解春燥。

红桃粿

红桃粿代表吉祥喜庆,不但用在祭祀时,还可以用在宴客时,桃形象征长寿,源于潮汕民间对健康长寿的祈愿。

糯米皮染胭脂红,馅料可咸可甜,手工捏出寿桃纹路,蒸熟或香煎,煎后外皮酥脆,内馅咸香或绵密,糯米补中益气,内馅富含营养。

糖葱薄饼

这是我们孩童时最爱的清明踏青随身零食,糖葱脆如琉璃,饼皮柔韧,甜香满口,现在改良过的口感不再那么甜了,更健康。

手工拉制的空心糖葱、撒花生碎的薄饼皮,糖葱夹入薄饼,卷成小段即食。

麦粿

这是潮汕农忙时节充饥小食,清明节恰逢是春耕期,家家户户都会做麦粿,象征五谷丰登。

小麦粉做成面糊,加入花生碎、白糖,或咸味加入芋头丝,摊平煎至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焦香扑鼻。

菜头丸---萝卜丸

古时的潮汕人“物尽其用”,将萝卜边角料制成美味,也是祭祀供品之一,寓意“金银满钵”。

做法简单,只需将萝卜丝混合米浆、虾米等海味干货、胡椒粉炸至金黄,外脆内软,萝卜清甜与海鲜咸鲜交融,萝卜清热化痰,油炸后驱春寒。

栀粿

栀子为古代天然染色剂,潮汕人取其“解毒”特性入粿,是潮汕老人的最爱冷食。

糯米粉加入栀子汁和碱水,调成米浆蒸熟后凝结成琥珀色,用纱线切割,冰凉后蘸糖,弹牙微苦回甘。栀子助消化,缓解糯米滞胀。

青团---潮式艾粿

青团在大部分江南地区都有,潮汕表团加入本地艾草改良,成为独特的潮式艾粿。

艾草捏出汁,混合糯米粉,包入花生芝麻或咸蛋黄肉松,蒸熟后刷油,保持青翠油亮,软糯不粘牙,馅料爆浆感十足,艾草温经散寒,对女性特别友好。

中薄饼卷---潮式卷饼

食不厌精的潮汕人,家里阿婶都会做小吃,最初是渔民出海便携干粮,后成清明野餐佳品,荤素搭配均衡,饱腹感强。

比润饼更厚的烙饼,卷入豆芽、韭菜、腊肠、海鲜,卷紧后煎至表面微焦,锁住汁水,饼皮焦香,内馅鲜美多汁。

美食是一卷活着的文化族谱,需要传承!

0 阅读:6
土土的笨蜗牛

土土的笨蜗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