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久事美术馆2024年度收官大展“日月光华”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展览共展出近60位全球艺术领域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在东西方哲学的碰撞与交融下,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宇宙、自然和人类的相互关系。
策展人童雁汝南介绍,展览主题“日月光华”寓意深远,“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遇的时期,很多人都在重新思考过去,展望未来,而这次展览的目的就是梳理‘人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
这个筹备3年之久的展览,从一间黑色的展厅开始。“日月,即阴阳、黑白。整个展览从黑开始,是因为所有颜色是从黑色演变的,世界刚开始也是混沌的。”在展览第一部分,观众能看到余友涵、申凡等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万物萌动的世界。对面则是朱德群、赵无极、罗马尼亚艺术家丹尼尔·克诺尔的三件作品,分别呈现“红黄蓝”三色,“世界开始有了光,有了色彩,艺术家运用光影、色彩与形态的变化,勾勒出宇宙的无垠与神秘。”童雁汝南告诉记者。
展览第二篇章以“地”为主题,草木山川、自然万物成为艺术家笔下的主角。张洹的作品《冈仁波齐10号》用香灰制作而成,描绘的是朝圣之地——冈仁波齐,呈现出人的信仰,以及蕴含的时间沉淀。
童雁汝南表示,这一板块聚焦草木,还因为他发现繁体的“艺”字,即一个人手捧植物。“艺术其实就是人对植物的崇拜,植物扎根大地,是天地之间对话的通道,这也是艺术的意义。”保罗·塞尚的水彩画《两棵松》是这一板块中的重要展品之一。童雁汝南透露,这件作品因为三年前就被预定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因此也错过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塞尚回顾大展。而在塞尚作品旁边的,是乔治·莫兰迪的油画作品《花》。
在“人”这一篇章,艺术家聚焦于人类社会的复杂面貌,探讨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艺术的形式传递出对生命、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本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全面呈现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及其深远意义,同时深入探讨了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的融合。展览将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上海久事美术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