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冬眠唤醒术,地热加温方案,提前上市诀,这些错误别犯

晓月养殖 2025-02-19 21:02:16

林蛙冬眠唤醒术,地热加温方案,提前上市诀,这些错误别犯

林蛙,这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蛙类。在我们这儿,林蛙的肉又鲜又嫩,而且营养丰富,不少人都特别爱吃。尤其是它的蛙油,据说炖在汤里,对女性的身体可好了。咱先不说别的,就说说林蛙在养殖的时候遇到的那些事儿。

在北方一些干冷的山区,林蛙的养殖场经常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冬天林蛙怎么冬眠。林蛙要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好好冬眠,不然来年生长就会受影响。有个养殖场的周哥,他在东北山区搞林蛙养殖都三年了。前两年的时候,冬天光知道给林蛙找个地儿冬眠,也不知道具体温度湿度啥的得控制成啥样。结果好多林蛙没熬过那个冬天。

林蛙冬眠温度很关键,一般来说温度在5到10摄氏度左右就比较合适。湿度也得把握好,太干或者太湿都不好。咱就说周哥,后来专门去学习了冬眠的环境条件,还在冬眠池里放了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仪器。从每年深秋这个时候就开始准备,到11月左右,温度慢慢降下来了,就按照合适的条件安排林蛙进冬眠池。

再说说南方湿热环境下的情况。在南方有些山区也有林蛙养殖。有个南方的朋友老李,他在浙江搞林蛙养殖有一年了。南方的湿度和温度跟北方差别挺大。南方的冬天有时候比较暖和,湿气还大。这林蛙冬眠要是没处理好,就容易得病。老李就说过,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冷,但是温度波动大。有时候晴天温度能上十几度,下了雨又降到七八度。而且湿度经常都是八十多,这对林蛙冬眠可不利了。老李就给冬眠池搭了个遮雨棚,还在旁边安了个小空调,温度太高的时候就把温度降下来。

除了冬眠,还有提前上市这事儿。现在市场上,林蛙要是能提前上市,经济效益可就高多了。有位网友就说他在网上看到一种地热加温方案,说是能让林蛙快速生长,提前上市。他心动了,就在自己的小养殖场试了一下。可是他没考虑到南北地域差异。北方的冬天本来就冷,要是用地热加温,就得考虑成本和稳定性。南方的话温度相对高些,使用地热也要注意湿度调节,不然林蛙容易干死或者生病。

有北方的养殖户张老板,他的养殖场在山东的山里。他听说有地热加温能让林蛙长得快,就也跟着弄。可一搞起来问题就多了。加温太快,林蛙适应不了,出现了应激反应,生长反而比正常情况还慢。这就是没有考虑到自身养殖场的情况,盲目跟风。

咱再来说说林蛙养殖的一些错误做法。

首先,林蛙的食物搭配错了可不行。我看到一个养殖新手,他的养殖场在四川的一个山区。他把林蛙的食物就当成普通的蛙类食物了,一直喂那种便宜的小杂鱼。林蛙需要一些特定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时间长了,林蛙长得慢,免疫力也低,老是生病。

林蛙对水质要求也高。有个吉林的养殖户老赵,他养林蛙有五年了。他之前就觉得只要水够干净就行。可是林蛙喜欢有特殊矿物质含量的水。有一年,他把林蛙池换水换得太勤了,新的水矿物质含量和原来不一样。林蛙就出现了生长停滞的情况。

在林蛙养殖的日常管理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有个福建的养殖户老孙,他的林蛙养殖场在泉州的一个山区。他平常工作忙,就雇了个人帮忙照看林蛙。可他没教会雇工一些关键的地方。有一次,林蛙产卵的时候,雇工不小心把卵团弄乱了,好多卵都没孵出来。林蛙产卵的时候可得特别小心,就像我们种西瓜的时候,播下的种子得保护好一样。

还有,林蛙养殖的密度也得合适。有个湖南的养殖户老陈,他想在有限的空间里养更多的林蛙。就把林蛙的养殖密度弄得很大。刚开始看着林蛙还都挺精神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林蛙之间互相争食、打架,疾病也开始传播,损失可不小。

林蛙生病也是个大问题。

有江苏的养殖户老刘,他的养殖场在南京的一个山区。他没有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体系。等到林蛙开始生病了才发现,那时候已经晚了不少。他不知道林蛙在生长不同阶段容易得的病不一样。就像1到2个月的时候可能是肠道问题比较多,3个月以后可能是皮肤感染之类的病。而且他也不知道预防疾病的疫苗啥的怎么使用。

林蛙养殖还和一些绿植有关。

比如说菖蒲和马齿苋这两种植物。菖蒲是一种比较耐湿的植物,在养殖场的周边种上它可以调节湿度和温度。我有个朋友的养殖场在福建的山区,就是在林蛙养殖场的边缘种了不少菖蒲。夏天的时候,菖蒲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让周围的温度降低了不少,湿度也保持在合适的程度。而且菖蒲还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对一些害虫有驱赶作用。

马齿苋呢,它比较耐旱。在南方的一些养殖场,如果夏天干旱比较严重,马齿苋就比较好养。它还能提供一些天然的饲料给林蛙吃点。我老家在山东,有个养殖户就在自家的林蛙养殖场旁边种了点马齿苋。到了夏天,林蛙有时候会跑到马齿苋地里找吃的,长得还不错。

还有铜钱草和吊兰。铜钱草很适合在水域比较浅的地方生长。在林蛙的小水塘周围种点铜钱草,可以让水质更好。我在湖南的一个养殖场看到过,他们种了铜钱草之后,水变得清了,还不容易发臭。吊兰呢,可以在室内的养殖设施旁边种。如果有那种小型的室内加温养殖环境,吊兰可以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就像在北方的某个小养殖舍,种了几盆吊兰后,里面的空气都感觉新鲜了不少。

在林蛙养殖的时间安排上也有讲究。

如果是从春天的时候开始育苗,那要一直关注水温变化。水温10度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把蝌蚪放进去。从蝌蚪长到幼蛙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要按照不同阶段调整食物和管理方式。到了冬天,根据当地的温度和养殖场的条件,决定是让林蛙自然冬眠还是人工冬眠。

南北方在林蛙养殖上的差异可不止温度这一项。

南方的山林植被和北方也不一样。南方植被茂盛,林蛙有更多的天然躲藏地和食物来源。但是南方的病虫害可能也更复杂。北方的植被相对少一些,林蛙的生存空间可能没那么大,但是病虫害相对少。

就拿养殖场的防护措施来说。在北方,因为冬季有大量的积雪,防护设施更注重抵御积雪的压力和保持内部的温度。比如在黑龙江的一些林蛙养殖场,防护圈的搭建就要考虑到厚厚的积雪,一般会用比较坚固的材料。而在南方,防护更多的是应对暴雨和大风。像在广东的一些林蛙养殖场,防护圈的顶部设计就要更注重排水和防风。

林蛙养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比如说,在给林蛙捕捉和运输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有个河北的养殖户曾经就跟我说,他有一次急着把林蛙运出去卖,结果在路上林蛙被颠得厉害,到了地方好些林蛙都受伤了,损失不小。

再就是养殖场的日常记录。这可不能马虎。有个宁夏的养殖户,他刚开始养殖的时候不重视记录。结果到了后面,他不知道林蛙的生长速度、发病率这些关键数据是怎么变化的。等到想改进的时候,都没有数据可以参考。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林蛙养殖的情况,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能选择的话,你们觉得是北方更适合林蛙养殖,还是南方更适合呢?是传统的土方法养殖更好,还是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像地热加温之类的更好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讨论一下,说不定能从别人的想法里得到一些启发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