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文中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叫王晓东,出生在河北北部的山区。家乡的山上漫山遍野都是黑松,冬天我们去山上搂松针回家做引火用,秋天去松林里捡蘑菇。
1991年我中专毕业,曾经是全家人骄傲的我,被分配到了县里的农机厂。刚上班的第一年单位效益还算可以,可到了1993年的下半年,厂子的效益日益下滑。已经连续四个月给我发出低于50元的工资了,大有发不出工资的趋势。
这点工资如果放在十年前,还能维持生活,但在93年就是肘襟见肘了。搞得我吃了上顿没下顿,更不要说给自己添件新衣服了。二十多岁正是爱美的年纪,也是思想活络的时候。
这年,很多人都下岗了。我觉得农机厂也快支撑不住了,还不如自己早点寻求出路。思前想后,我在七月份,向厂里人事科打了辞职报告。

人事科长办事毫不拖沓,当天就找厂长签字,把辞职手续给我办了。我走出人事科门的时候,科长说着不咸不淡的话:“小东,我们厂子庙小留不住你这个真神啊!祝你今后发大财,飞黄腾达啊!”
我苦笑着对科长说:“谢谢科长,借您吉言,我一定会飞黄腾达。”回到宿舍收拾东西,坐车回到了农村老家。
父母引以为傲的我,背着行李卷和一袋子衣服,回到了农村老家。父母世代务农,拼劲全力供我上学,我却辞职了,真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们。
天快黑了我才到家,老爸听说我辞职后,不仅把我的铺盖卷扔了,还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气的坐着门口抽闷烟。
老妈也是哭眼抹泪,唉声叹气。“小东,我和你爸供你上这么多年学,你指望你能出人头地,你怎么能辞职呢?从小到大没让你干过一天农活。过几个月你就要和小静订婚了,你没了工作人家怎么看你,结婚了你用什么养活老婆孩子?你不上班,能干什么?”
老妈连珠炮的发问,把我问蒙了,是啊,我干什么呢?
“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会赚钱养家的,不让你们再为我操心的。”我安慰他们说道。
木已成舟,老爸,老妈也不在说什么,只是催我去找工作。
当时的企业,工资多的也就三几百,而且到处都在裁员。既然工作不好找,还不如自己做点小买卖。

那个时候,个体工商户突飞猛进,特别对下岗职工有政策照顾。从一些店里我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我来到我们镇上,去观察一下做什么生意好。在街上转了两天,我发现做吃的店铺生意最稳定,最红火。民以食为天嘛,饭的天天吃的,不愁没生意。可我这个穷小子没有本钱来租店面啊,去和亲戚借吧,爸妈肯定不能同意,辞了工作,在他们看来就够丢人的了,再出去借钱,不得打死我。
我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大集,都是临时摊位,不需要门店,省了房租。
我在大集逛了半天,下午大概2点左右的时候,赶集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没吃午饭,饥肠辘辘的,心想去饭店炒两个菜吃点,顺便了解一下行情。可看看兜里这点钱,还是算了吧,非常时期,能省就省吧。还是回家对付一口得了。
快步的向家的方向走去,走到镇口,看到有位大爷在卖包子。笼屉热气腾腾,很远就闻到了香味儿,还有一股淡淡的松针香味。包子怎么会有松针香味,好奇心和饥饿感让我走了过去。
五块钱一屉,那个猪肉大葱包子是用松针代替了笼屉布,蒸出的包子带着淡淡的松针香味儿,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大爷别出心裁,蒸出这样的包子,生意一定不错。我一边吃包子,一边和大叔套起来近乎。
“大爷,还不收摊回家啊?”我说到。
“再靠一会,今天生意不好,还有很多呢。”大爷回答到。
那大爷继续道:“往个大集20屉包子都卖出去了,今天才卖了十几屉。赚不到钱啊,我都不想做了,可又没有别的办法,舍不得这门手艺!”
二十多屉,那就是一百多块钱,就算赚一半。天啊,我一个月的工资,一个大集他就赚到了,还说不赚钱,这老头不厚道。
大爷看我半信半疑的样子,继续说到:“不骗你,现在天气太热,赶集的人少了,人们也不吃这么油腻的了。所以卖的就少了。到冬天的时候,这点包子都不够卖的。”
“冬天一天能卖多少屉?”
大爷:“一个集,至少也能卖四五十屉吧!”
四五十屉,二百多块。高收入啊,这可比上班强太多了。
我笑着对大爷说:“大爷您老收不收徒啊?您这个松针包子太好吃了,而且新颖,整个大集独一份啊,我想学您这手艺。我给你学费,您看要多少?您教教我吧。”我又和大爷说了我的遭遇。

“小伙子,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肯苦,我这手艺正愁没人传承呢。什么学费不学费的,你给我买两瓶酒就好了!”大爷笑着说到。
正愁没人教,天上掉下个粘豆包。哈哈,遇到贵人了,我急忙跑去附近商店,买了两瓶当时很流行的九龙醉“小白龙”。
那大爷也是爽快人,收了这两瓶酒后,就把我留下来,手把手地教我和面、调馅。
以后每个大集都有我和大爷一起忙碌的身影。
大爷姓修,已经六十多了,家里老伴身体不太好。儿子,儿媳长年在外打工,孙女在读中专,快毕业了。
和大爷学习了将近两个月,我基本掌握了发面,调馅的技巧。
天气越来越热了,修大爷想休息几天,顺便去省城看看孙女。大爷就把摊位交给我来打理,“小东,我先休息一阵子,老了,身子骨受不了这个热了。等天气凉了,我再来卖。我这些家伙事儿,先借给你用,你若是赚了钱,到时再孝敬我几瓶好酒就是了。”
“好的师傅,赚不赚钱,我也给你买酒!”
八月份的第一个大集,我一个人出摊了。我也算是正式出徒了,想想每天能赚五六十,心情异常兴奋。

在师傅的老地方,我风风火火的开始了我的卖包子之旅。心想,先在镇上卖包子,攒点钱,然后去县城开个门店,县城人多,松针包子又是蝎子的粑粑——独一份,不愁没有销路。
无巧不成书,我正忙乎着招呼顾客,女友小静和她朋友李芳来赶集,刚好走到我的摊位前。
李芳问小静,“这不是你男友小东吗?城里的班不上了,怎么在这里卖包子了?”
“他有病,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小静狠狠白了我一眼,拉着李芳就走了。
我忙着招呼顾客,也没有时间和小静解释,想着下午回家在和她解释,再好好跟她谈谈我的人生规划,我要把生意做大。
那知道下午收摊回家,还没进屋就听见小静在屋里和我妈抱怨:“阿姨,王小东辞职这么大的事也不和我商量,辞职了为什么不去县城重新找个工作?非得在镇上卖什么包子?你们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小静是我邻村的同学,当年21岁,是我们的班花,因为我是班里唯一一个上了中专的,那个时候开始她就经常来找我玩,慢慢的我就上了她的“贼船”。当年,她在镇上一个罐头厂上班。工作相对轻松,工资每个月六七十元,也是不错的了。
听了小静的话,我妈又开始教训我,本来他们就不同意我辞去工作。 “儿啊,卖包子有什么前途,听话,明天进城找个稳定的工作,明天进城,重新找个稳定的工作吧!过几个月就给你和小静订婚。”

“妈,卖包子怎么就没前途了?我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不丢人,我还要把包子卖到城里去!”我没有退让,坚持自己的选择。
小静听到我这么说,气的七窍生烟,“好,好,好!王小东,你和包子过去吧!我警告你,如果你还要卖包子,咱们就分手,谁要和你订婚!”
我没有搭理她,我妈倒是怕了,怕我找不到老婆。不停的和小静说着好话,训斥着我。
我没有意识的事情的严重性,铁了心的要卖包子。
晚上,老妈和老爸试图再次劝说我,我告诉他们,这包子我卖定了。
几天后正逢镇上大集,我早早的支上摊位,准备蒸包子。
八月的天气,异常炎热炎,我站在炉子前,热得直冒汗,但是一点不能马虎,帽子还是要戴的。干净卫生,顾客才能吃的放心。一会儿,摊位前就来了不少人。
无意中看到,有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穿着粉红色的半袖,扎着高高的马尾辫,一直站在队伍的后面,不错眼珠的盯着我的一举一动,难道是要偷学我的手艺,还是被哥帅到了,我心里琢磨着。
八点多,小静和李芳去罐头厂上班,再次路过我的摊位。
李芳看到我摊位前的人很多,笑着说,“哟,小静,你男朋友的生意还挺火呢!你也别上班了,跟他一起去卖包子吧。”
“我才不会呢!我要跟他分了!不要说我和他有任何关系!”小静瞪了我两眼,转身就走。
我急忙装了两屉包子,我完一个递给李芳,另一个递给小静。她们应该没吃早饭。
没想到李芳接过包子并谢了我,小静看都不看我一眼,直接把包子打落在地,“我才不要你的东西,王小东咱们分手了!从今以后,你是你,我是我,没有一点关系!”
我当时就傻了,万万没有想到,主动追求我的小静会这样对我。
“你说的是真的吗?”我问到。
“王小东,你不听我的,我嫌你丢人,以后咱们一刀两断,希望你不要再来纠缠我!”
说完,小静过身头也不回地去罐头厂了。
李芳连连向我道歉,她也没想到小静会这样,玩笑开大了。我说没什么,该走的,早晚会走。

这个时候,那个扎马尾辫穿半袖的女孩来到我面前,红着脸说道,“小东哥,你女朋友不要你的话,我要你!我要和你一起卖包子。”
谁家的孩子这么大胆,这个时候,我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女孩,她竟然是个大美女,比班花小静还要漂亮,还要有气质。
我以为她在开玩笑,或者让我不至于太尴尬。我笑了笑,没有理会她。
“你不是爷爷的徒弟王小东吗?我叫修涵,听爷爷说你待爷爷奶奶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经常帮他们干活。所以我想这样的小伙错不了,我想和你成为一家人。”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啊,我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竟然会遇到这么漂亮的女孩,主动对我示爱。
原来她是师傅的孙女,今年中专毕业了,赶上下岗潮,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听爷爷讲了我的事情,她也想让爷爷的手艺后继有人,她就想跟着我一起,把修大爷的松针包子“做大做强”。刚好今天遇到小静跟我闹分手,她为了帮我出气,就主动说要跟我成为一家人。
本以为小静只是一时气话,没想到当天下午,她就把我买给她的项链等礼物给退了回来。我们分手了。
为了忘记这段感情,我把精力都投入到包子摊上。修涵是个好姑娘,人漂亮,不娇气。大热天的陪我出摊,不怕苦,不怕累我们越来越熟悉。
一天收摊后,我问修涵:“你那天说的话,算数吗?”
“什么话?”修涵说。
“她不要我,你要我,你要和我成为一家人。你要我吗?”我问到。
“当然要啊,你就是我的“松针包子”谁也别想抢!”她笑着说到。
1995年元旦,我和修涵结婚了。婚后,我们利用自己的积蓄,去县城租了房子,开起来松针包子店,完成把包子做大做强的梦想。

因为包子独特的风味儿,和我们干净卫生的门面,生意越做越好。两年后,我们又开了两家分店。
经多年的打拼,有苦有甜,如今,我和修涵儿女双全,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后来听说小静上班的罐头厂倒闭很多年了,她没了收入,为了养活她那不争气的儿子,到处打零工。
我找到李芳,就说她给小静找了个工作,让小静去我的分店上班,每月4500元的工资。我怕小静知道是我的店,她不好意思来。
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重要的是学会去感悟,去坚持。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珍惜每一次相遇,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是生命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