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室大棚种豌豆:温湿度控制得当的种植要点

在现代农业的版图中,温室大棚如同一座座现代农业的城堡,为作物创造着独特而适宜的生长环境。豌豆,这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作物,在温室大棚中的种植,更是一项技艺与科学相结合的工作。

首先,我们来谈谈土壤。豌豆适宜种植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在准备土壤的时候,我们可以参考这样一组数据。一般来说,土壤的酸碱度pH值应保持在6.0 - 7.5之间。如果pH值低于6.0,土壤偏酸性,可能会导致豌豆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例如,在一些酸性土壤的试验田中,未经过改良就种植豌豆,发现豌豆苗的叶片发黄,生长速度比在pH值合适的土壤中慢了近30%。相反,如果pH值高于7.5,土壤碱性过重,也会影响豌豆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这就如同人在不适合的气候环境下会生病一样,土壤环境不合适,豌豆也难以茁壮成长。

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是相当关键的。豌豆种子的表面可能附带一些病菌或者虫卵。我们可以通过浸种的方式来减少这些隐患。将种子浸泡在50 - 55℃的温水中大约15 - 20分钟,这个温度和时长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得出的最佳值。在这个温水中不断搅拌种子,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均匀受热。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到20 - 25℃左右,再浸泡3 - 4小时。经过这样的浸种处理,种子的发芽率能够提高到90%以上。而没有经过浸种处理的种子,在同样适宜的种植环境下,发芽率可能只有70% - 80%左右。

播种的时候,株行距的把握很重要。豌豆的株距一般在10 - 15厘米,行距在30 - 40厘米之间。如果株行距过小,豌豆植株之间会相互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以一个小的示范种植区为例,当株行距控制较小时,每株豌豆所结的豆荚数量平均只有3 - 4个,而且豆荚瘦小。而当株行距合理时,每株豌豆能够结到5 - 6个饱满的豆荚。播种深度也有讲究,深度大概在3 - 4厘米为宜。

说到温室大棚里的温湿度控制,这可是种植豌豆的重中之重。

在温度方面,豌豆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在发芽期,温度保持在18 - 22℃最为适宜。在这个温度区间内,种子的发芽速度较快且均匀。如果在发芽期温度低于15℃,发芽速度会变得很缓慢,甚至可能出现烂种的情况。曾经有两个相邻的大棚,一个大棚在播种豌豆种子时将温度维持在18℃左右,另一个大棚由于设备故障温度降到了14℃,最后结果是在合适温度下的大棚一周左右就出现了大部分发芽,而在低温大棚里,发芽率极低,几乎看不到新芽冒出。

到了生长期,温度应该保持在20 - 25℃。在这个温度范围,豌豆植株生长迅速,茎叶茂盛。一旦温度超过30℃,豌豆植株就会受到热害。高温下,叶片容易失水萎蔫,并且光合作用的效率会大大降低。有数据显示,当温度持续3天达到30℃以上时,豌豆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相比在20 - 25℃时降低了将近50%。这意味着植株合成有机物质的能力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豆荚的产量和品质。而在休眠期,如果温度低于0℃,就可能会冻坏植株。

湿度方面,温室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60% - 80%。在田间对照实验中,湿度低于50%时,空气过于干燥,容易引起豌豆花粉干裂,影响授粉受精,从而降低结荚率。而湿度高于90%时,又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比如,在一个湿度长期维持在95%左右的种植区域,发现白粉病的发病率高达80%,而在湿度适宜的区域,白粉病发病率控制在10%左右。

除了温湿度,光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豌豆是喜光作物,每天需要8 - 10小时的光照时间。如果光照不足,例如在大棚周围存在高大遮挡物,导致光照时间缩短到6小时以下,豌豆植株会变得细弱,叶片发黄,开花结果延迟。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豌豆的产量相比光照充足的植株能够减少三分之二左右。

水分管理同样精细。豌豆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是理想状态。例如,在一次干旱试验中,没有及时浇水的豌豆地块,植株生长停滞,部分叶片枯黄掉落。而在积水区域,根系因缺氧而腐烂,严重影响了植株的整体生长。合理的施肥也是关键一环。在生长前期,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的生长。在中后期,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豆荚的发育和品质提升。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温室大棚相对封闭的环境,病虫害容易滋生。在种植前,对大棚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菌和害虫的初始基数。例如采用熏蒸消毒的方式,能够杀灭大部分病菌和虫卵。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针对常见的蚜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释放瓢虫,以虫治虫,比单纯使用化学农药更为环保且能减少农药残留。
在温室大棚里种植豌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温湿度的精确控制、种子的合理处理、光照和水分的科学管理以及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等,只有各个部分都协调运作,才能收获优质高产的豌豆。这其中蕴含着无数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无数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只有在这些要点上都做好工作,才能在温室大棚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让豌豆茁壮成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鲜绿和丰富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