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美国记者30分钟尖锐提问,结束后,竟主动找我们驻美大使谢锋表达敬意!这也让我见识了该如何利用美国平台,说中国的事。
美国一连串访华,不管他们想干啥,中国要讲清自己立场!去哪讲?自己搭台子可以,但更要用对方台子——客场作战,能在尖锐提问中说明白,让现场上百位美国军政要员听到,很难,但有效。
谢锋大使去的是7月19日美国阿斯彭安全论坛,问答中记者多次打断,但谢大使只有一次让他打断成了、并在打断后说“我先说完刚才被打断的话”,剩下的谢大使全部抢过话头,淡定化解。
借一个仅32分钟的客场问答,其中还有七八分钟是记者说话,咱就完整表达了对中美关系最新立场。一人,一椅,一话筒而已。
问答全程英文,说几个让我很有感触的点:
1、1
美国记者开场白挺有意思:“请问在座的有100岁左右的吗?有的话我要感谢您出席。”
没想到美国观众真有人举手!
记者以为真有百岁老人,定睛一看,发现是个年轻人,就说:“别开玩笑哦,我说的是一件大事。现在有爆炸性新闻:基辛格到北京访华了!这么远的旅程,100岁高龄,谈的怎么样?谢锋大使有独家消息吗?”
这记者挺有意思,用基辛格访华,既暖场,又试着从大使这撬独家信息。
谢锋大使直接反过来,利用这暖场过程,强调我们立场:
——“我想我们都该用这个场合,再次对基辛格博士表达敬意。他首先是一位爱国的美国公民,关心美国国家利益;其次他是一位明智的人,他意识到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既对中国有利,也对美国有利。
寒暄+定调!
——“所以,我抵美履新后,见的第一位美国朋友,就是基辛格博士。我去他家拜访,后来还为他百岁寿辰设宴庆祝。
先强调友谊,
——“现在他到北京了,正与中方会见,这件事传递的信息再明确不过:中美关系太重要,大到不能倒,我们双方都有责任让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再强调立场。
回答完毕。
这个环节,仅有2分13秒!包括主持人暖场、观众插科打诨,谢大使开场寒暄的时间!快节奏,高信息量,互有攻守。双方都不绕弯子、不拖泥带水、不说谎、不夹带私货,还兼顾现场气氛和寒暄。谢大使还迅速反客为主,开始发声,精彩!如果每次中美对话,双方都能这样,就靠谱了。
2、2
谢大使说:
——“中美关系困难很多,我按中国政府指示,代表中国人民出使美国,捍卫中国利益,增进中美交流合作。
——“我发现,现在美国开始对自己的中国政策,做一些反思了。“
这是中方的新看法——美国国内反华声音当然很大,但理性反思也开始有了!斗争没白斗,工作没白做。
——“最近一连串中美高层交流,深入、坦诚、有建设性。
——“这些访华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同意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
——“这为中美关系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挑战仍很大,基础仍薄弱,我们要保持这势头。”
3
谢大使说:“商务部长雷蒙多,也表达了访华意愿。我们欢迎更多美国官员访华,对美国企业家、学者、学生、游客全都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看看什么叫开放自信的大国。
3、【记者追问很有意思:“商务部长雷蒙多,也管芯片等问题。现在有人说中美‘科技战’开打了,但雷蒙多不同意这说法,只说‘竞争挑战大’。雷蒙多访华时,你会把她看作经济
导语:
一场充满挑战的问答,一位中国大使在美国的精彩表现,以及中美关系的复杂现实。这个仅仅持续了32分钟的对话,不仅传达了中国的坚定立场,还展现了外交风度与幽默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留下了一丝曙光。
在美国,一位中国大使面对数位记者的尖锐提问,展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记者以暖场问题引出基辛格访华,试图挖掘独家信息,但大使却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强调了双方关系的重要性和中国的坚定立场。这场问答中,双方互有攻守,但在高强度的争论中,中国大使淡定应对,精彩解答,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技巧。
不仅如此,中国大使还在问答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他提出了缩短负面清单、拉长正面清单、找出支持中美关系的人等建议,表现出中国愿意推动中美关系的积极态度。他强调,中美关系需要超越冷战思维,追求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他用“中国的牡丹,将和美国的玫瑰一样美丽”的比喻,传达出中国愿意与美国共同构建美好未来的诚意。
这场问答,虽然时间短暂,但在中美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展示了中国外交的坚韧和智慧,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铺平了一条积极的道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充满挑战,但双方通过坚持对话、增进互信,有望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让我们共同期待,中美关系能够朝着更加稳定和积极的方向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以及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