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最高境界,但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华夏看易经 2024-09-20 16:01:37

刘炳森最擅长的就是隶书!笔法细腻,线条流畅优美、劲健方正,洒脱自然,功底深厚。刘体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但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代表一个时代的书法史。

文化艺术没有顶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无数的文化艺术大师,没有谁能达到文化艺术的高峰,但每一个时代都有文化艺术大家,他们是就是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标,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明。

刘炳森是“书法大家”,如果有他的真迹,一定是一笔财富。2023年的市场价20万一平尺。市场上模仿刘老的字很多,有的写的堪比“真迹”,让人真假难辨。

客观的说每平尺至少五万元之上,就凭中国书法界“隶书之王”的称号就值这个价。

刘炳森书法市场价多少钱一平尺,“北京荣宝”(2008-06-15)拍品号0133刘炳森1984年作隶书〈杜牧诗意〉镜心(105*30cm),成交价39200元。合计单价为14000元/平尺。

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书法作品现在的市场价格一般有三至八万元。

刘炳森认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必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多次为灾区、希望工程、慈善机构捐资助学。安徽、河北遭受水灾,分别捐资3.75万元和1万元;为北京慈善协会的孤寡老人捐资2万元;先后几次在家乡武清为希望工程和修桥建设奉献资金累计达130万元。认为艺术家则是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

刘炳森书法作品

隶书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璀璨明珠,汉代是隶书成熟时期。隶书与其他书体一样,是一种最难写好的书体。说它最难写好,因为它的笔画过于简单。所以,有人几天就能掌握写隶书的方法,但一辈子也未能把隶书写好。写隶书的人很多,当代书法家用心于写好隶书者为数甚少,创新者更是凤毛麟角。

刘炳森以隶书立足当代书坛,是当今具有创新,最著名的隶书书法家,但也是最有争议的书法家,争议的焦点便是刘炳森隶书的雅俗问题。刘炳森从他出名之日起,就将自己置身于这种争议之中。这固然是书家个人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历史问题。从隶书的发展来看,并没有几人能写好大美隶书,更没有人能谈得上创新。

首先,最初的隶书使用于下级官吏———或可直接呼之为“官吏”;其次,隶书的点画在五大书体中是最简单的,是因书体文字的发展时代特征的因素;第三,成熟的隶书具有工巧、秀丽等的审美特征。由此,隶书作为一种书体,它本身便具有时代书体演变的意义,它是一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

刘炳森隶书作品

大美汉隶

隶书以汉代隶书为发展,成熟,极致完美的艺术时代。而汉隶又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西汉隶书风格拙朴,书体接近篆书,具有“高古,朴拙”的神韵;

东汉隶书则趋于工整秀丽,具有“洒脱”的风韵。刘炳森隶书,主要取法《华山庙碑》、《乙瑛碑》,书韵与二碑极为相似。对《华山庙碑》,前人评说竟不能一致。清朱彝尊于《西岳华山庙碑跋》中云:“汉碑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唯延熹《华岳碑》变正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而刘熙载于《艺概》中则称“若《华山庙碑》,旁薄郁积,浏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

康有为云:“汉分佳者绝多,若《华山庙碑》实为下乘,淳古之气已灭,姿致之妙无多。”实为下乘,淳古之气已灭,姿致之妙无多。”(《广艺舟双楫》郭宗昌则跋曰:“割篆未会,时或肉胜,一古一今,遂为隋唐作俑。”显然,同样一块汉碑,个人的看法竟然相左如此。

撇开个人偏好不论,我们看到的《华山庙碑》点画宽扁,波画明晰,结构紧凑,字字匀称,章法布白(其实是布黑)也极为停匀,无疑是彻底摆脱篆书的标准隶书。朱彝尊所谓“方整”、“流丽”颇能中的,而“奇古”则纯属子虚乌有。康南海的“淳古之气已灭”倒是颇为中肯。

所以,《华山庙碑》纯属清秀华丽一路汉碑,是成熟汉隶的代表作,风格近乎甜俗。刘先生钟爱的另一个汉碑《乙瑛碑》与《华山庙碑》情趣相近,是他风格的补充。虽然刘炳森也学过《张迁碑》、《石门颂》等其他风格的汉碑,但他的吸收是非常谨慎的,他学习《张迁碑》只是为了克服《华山庙碑》的飘浮;而对《石门颂》的学习,则又是为了克服《张迁碑》的拘谨。刘炳森隶书的面目,始终离《华山庙碑》不远。

刘炳森隶书法作品

现代大美隶书第一人

隋着时代的演变,刘炳森在隶书创新上,首先是用笔,注重匀称,浓墨,笔墨饱满。刘炳森隶书对线条的滋润、光洁,写出自己的骨格稳健,洒脱俊秀的书风(古代隶书也很少有飞白,飞白笔法行草中才能体现)。

在用笔的力量分布方面,刘炳森也处理得非常“均衡”,横画,竖画粗重适宜,这种笔法厚重稳健,行笔平稳。主要是用笔上铺毫与聚毫运用得恰到好处。铺毫使线条均匀稳健,这种线条表现出疏密洒脱,稳健厚重的书风。聚毫所写出的线条则相反,它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给人以厚实沉稳力透纸背的古韵书风。古钱币文字就有这种审美的感染力。按说,两种笔法并无优劣之别,关键是如何使用。刘先生将聚毫用在竖画上,铺毫用在横画上,横粗竖细,加剧了字形的扁平感,极大的增强了书法的形神美。

在结字上,刘炳森隶书呈现出“疏密有致,粗细均称”的特征。无论是多笔画字,还是少笔画字,刘先生都将每个字处理得均衡平稳。对于笔画多的字来说,布局难度更大,对笔画少的字,就需要将笔画加粗加重,这样的结果便是大小齐平,如古人所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给人的感觉便是“状如算子”,变化在于笔画、生气在于功底、洒脱在于书法的综合水平。

章法上,刘炳森隶书更是突出了“疏密”。他的隶书书法作品承古法韵味,行笔端正,稳健平稳,刘先生对古人“计白当黑”、“以虚当实”的书法布局体现在字体的“疏密”之间。

当代书坛,大概没有第二位书家能像刘炳森这样将隶书写得如此标准、严谨。在名利熏心的社会,像刘炳森先生这样毫无浮躁之气,深耕继承传统,破旧出新,自成一体的精神,值得后人,及所书家认真学习。

孙过庭有“平正”、“险绝”。“平正”的三个阶段说,刘炳森已经将隶书“写好”了,这种“好”是他的隶书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写好”书法的境界是每个书法工作者追求书法的最高境界。

隶书是时代发展的文明见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将隶书写得“高古奇狂者”大有人在。必须说明,刘炳森隶书得到的是社会的认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刘炳森的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的高境界,但有不少嫉妒心强,名利熏心,又写不出“形神优美”的书法,甚至不会写书法的小人的侮辱,攻击刘炳森的隶书是“隶体美术字”了。

行为世范,虚心待人

在书法界,刘炳森的人格是有口皆碑的。他为人诚朴,正直善良。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从来不妄自尊大、臧否他人。对传统、对前人总是怀着一种虔诚,尊敬之心。

虽已名满天下,但依然像一个辛勤的学生,在书坛内默默地耕耘着、劳作着。他的书法虽然影响巨大,而且私淑者众,但他却经常告诫人们,要多向传统学习,不要直接以他为范本,要根据个人的性情爱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他刘炳森从来不会制造什么“轰动效应”,只是“想在墨海中寻求新知”。刘炳森的心胸是博大的。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的曲折,忍受了那么多的苦难,但他依然乐观、豁达。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书法艺术的探求和创新中,而不把精力用在对名利权位的企盼和追逐上。

刘炳森隶书作品

刘体隶书很难说已经达到书法艺术最高境界,但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1 阅读:98
猜你喜欢

华夏看易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