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杠杆的本意,是人们相信都会有一个收入更高的未来预期,反之亦然。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将个人消费贷自主支付上限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互联网消费贷上限也从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
这一政策被视为刺激内需、提振经济的“强心针”,但其背后隐藏的经济社会效应又复杂深远。
这次消费贷的核心目标,显然是通过贷款这一金融工具来撬动居民的消费潜力。看起来无厘头,但事实上背后还有一定的逻辑。
根据华创证券的分析,2023年我国工、农、建、交等国有大行消费贷增速均超过30%,但行业整体又面临着资产质量承压的挑战。
而这一次的消费贷通知,则是通过提高额度、延长期限,解决了传统消费贷的“短周期、低额度”限制,尤其针对汽车、家装等大宗消费场景提供了适配性的金融支持。
这背后有两大逻辑。
第一是需求端,通过降低月供压力,例如贷款50万,7年期贷款月供约6534元,利息总额4.89万元,可以有效缓解居民短期现金流紧张。
第二就是供给端。差异化的授信鼓励银行向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倾斜,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控,从而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和股市。
换句话说,最高50万的消费贷,是让你消费的,而不是让你炒股做生意创业的。
但这件事本质上,仍然还是刺激消费,甚至是杠杆消费,透支的仍然是未来人们的消费潜力或消费欲望。
毕竟出来借的,总有一天是要还的。
贷款消费,图什么?
十年前人们贷款买房,月供低,更重要的是,人们普遍相信自己未来的收入会更高,工作会更好,但十年后的今天,没有人不想买车消费,但前提在于,未来拿什么来还?
目前我国居民存款速度和额度都是历年最高的时刻,这表明家庭消费降级,预防性储蓄大增,在这一趋势之下,鼓励消费贷款,最终的效果到底有多好,也让人存疑。
但好处也不是没有,鼓励消费,只要消费了,那它就是好的。
这次消费贷,直接瞄准的就是大额消费需求。例如,汽车信贷因为贷款周期与车辆使用周期匹配,因此可以显著降低购车门槛。
根据测算,消费贷利率降至2.5%后,50万元贷款的年利息成本仅1.25万元,远低于房贷利率,部分消费者可能选择以低息消费贷置换更高息的债务。
另外,这一次的消费贷提额对汽车、家装和教育等行业拉动明显,招商银行“闪电贷”等产品已经针对性延长还款期限至7年,也适配中高端车型消费。
这次政策还要求向农民、低收入群体倾斜,换句话说,就是推出一款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消费不足的产品。
不过由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偏低,因此真正低收入者仍然面临着授信门槛问题。
这一次大力强推消费贷,不管是好还是坏,背后都有风险。
如果消费贷让银行贷款大增,尽管延长期限至7年,但总利息成本却上升了,以20万元贷款为例,期限从3年延长至5年,利息增幅则超过60%。
另外长期负债之下,还可能加剧“债务驱动型消费”模式,如果经济放缓导致收入减少,违约风险还将集中爆发。
去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贷不良率已经呈上升趋势,信用卡及个人消费贷不良余额增幅也显著。
这些都表明,这一次推行消费贷,不管能否刺激到消费,最终都面临着透支的需求,未来怎么办的难题。
在这项通知执行过程中,最终还是要看银行的具体操作。
银行在“薄利多销”的策略下,有可能会放松风控标准来争夺市场份额,部分中小银行为了抢占客户,还有可能将利率压至2.4%,接近资金成本线,这必然会导致银行盈利空间收窄。
一旦不良率攀升的话,可能还会引发流动性危机。
今年一季度,国内银行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已达1100亿至1300亿元,其中有83.4%都是消费贷。
另外还需要担心的是寻租。
尽管这次消费贷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和股市,但部分借款人仍然可以通过虚构消费场景,从而套取银行贷款,用于偿还房贷或投资理财,形成监管套利。
这么做,无形之中还会加剧资产泡沫,干扰宏观上的刺激消费大策。
当然最重要的是,贷款这件事本身,可能还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什么人才会需要借贷消费?答案当然是没钱的人,没钱的人因为没钱但至少没有负债,生活还算过得去。
但如果为了车子或者消费欲望,申请消费贷,长期来看这会加剧财富分配差距。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学者冯杰就指出,刺激消费应该通过税制引导,例如豪宅税来引导富人消费,而不是依赖普通人借贷,消费贷看似“普惠”,但事实上“歧视”的是缺钱消费的普通人。
如果消费都需要依赖贷款来刺激的话,那么国内家庭150万亿的存款,为什么不想办法刺激这部分群体消费呢?
单纯依赖消费贷,仍然难以解决当下的消费不足问题,最终我们仍然还是要回到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医疗教育保障,减少预防性储蓄的道路上来。
只有这样,释放出来的消费潜力才是真实的,而不是透支的未来。
短期来看,稳定房地产价格、刺激消费以旧换新消费贷等等,的确可以提振消费;但长期来看,我们仍然需要警惕债务依赖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侵蚀。
毕竟,眼下居民部门的杠杆已经非常高了,这个时候去鼓励居民贷款消费,不是玩笑胜似玩笑。
唯有将消费金融嵌入更广泛的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之中,才能够实现促消费与防风险的可持续平衡。
债务不是噩梦,失控的债务才是。
end.
堂堂正正做人
去APP试了一下!只得到:你无权贷款的回复[得瑟]
用户73xxx81
借不到,根本借不到
拾糣
确实不是玩笑,而且这笔钱大概率是不用还的。但是没点资本的别想了,贷不到[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