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贫穷,像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建军的心头。路旁歪斜的土坯房,高耸的柴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父母依靠几亩薄田,养活他和两个妹妹,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同在钢丝绳上行走,小心翼翼。
母亲看到他回来,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却又为他的婚事操起了心。她像一只勤劳的燕子,不停地在他耳边絮叨:“建军啊,你也不小了,村里的媒婆都说你条件好,赶紧把婚事定下来吧。”建军明白母亲的担忧,家里穷,妹妹还要出嫁,早点娶媳妇,就能为家里减轻负担,就像在漫漫长夜中点亮一盏希望的灯。
经人介绍,建军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桂荣。她有着白皙的皮肤,温柔的笑容,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百合花,让人心生好感。初次见面,两人交谈不多,但桂荣羞涩的笑容,却在建军心中泛起涟漪。
两家很快开始商议婚事,没想到桂荣家狮子大开口,要800块彩礼和一台缝纫机。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母亲的笑容瞬间凝固,小心翼翼地商量:“能不能少点?家里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桂荣的母亲却毫不退让,仿佛铁石心肠:“我们桂荣条件好,这彩礼已经算低的了。”
800块,对建军家来说,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一家人辛勤劳作一年,也才攒下百十来块,更别说还要添置缝纫机。这就像是要他们去摘天上的星星,根本不可能实现。
几次商谈无果,桂荣家态度坚决,母亲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父亲也开始唉声叹气。建军坐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喜欢桂荣,但也深知家里的困境,就像被困在沼泽中,进退两难。
最终,这门亲事还是吹了。那天晚上,母亲躺在炕上辗转反侧,叹息声穿过墙壁,清晰地传到建军的耳中。他躺在床上,思绪万千,难以入眠,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又对这段感情充满遗憾,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无法呼吸。
一个月后,一个初夏的傍晚,建军在村口遇到了兰花。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兰花蹲在地头,正给孩子喂稀饭。她是隔壁村的寡妇,丈夫几年前在矿上出事,留下她和一个两岁的儿子。生活的重担,让她原本清秀的面容变得憔悴,如同被风雨摧残的花朵,失去了往日的鲜艳。
兰花抬头看见建军,露出了一个淡淡的微笑:“建军哥,回来好些日子了吧?”建军点点头,看着她怀里的孩子,随口问了一句:“孩子挺乖吧?”兰花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笑了笑:“还行吧,不哭不闹就谢天谢地了。”
之后,两人经常碰面,或在村口,或在田间。每次简单的交谈,都让建军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兰花的勤劳能干,以及她爽朗的性格,让他觉得生活不再那么沉重,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一汪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相处久了,建军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娶兰花为妻,或许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但这念头一出现,他又开始犹豫。她是寡妇,还带着一个孩子,村里人会怎么看?父母会同意吗?这就像是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知该如何抉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建军还是鼓起勇气向兰花表明了心意:“兰花,我想娶你。”兰花愣住了,手里还拎着篮子,半天没有说话。
“你不介意我带着孩子?”兰花的声音很轻,像一片飘落的树叶,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孩子是你的,也是我的,人活着不就是图个踏实吗?”建军的回答坚定而有力,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
兰花低下头,眼眶泛红,半晌才轻轻点了点头,像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消息传到家里,果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母亲先是愣住,然后急得直拍大腿:“建军啊,你怎么就看上个带孩子的寡妇呢?村里人会怎么看我们家?”父亲则默默地抽着旱烟,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像一片片干涸的土地,诉说着内心的担忧。
建军理解父母的顾虑,但他也清楚,兰花才是那个能与他携手一生的人。他坚定地说:“妈,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日子是过给自己的。我认定她了。”母亲长叹一声,最终还是拗不过他,就像一棵老树,在风雨中摇曳,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不久后,建军和兰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彩礼,没有宴席,只有几桌简单的饭菜,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婚后,兰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母亲的态度逐渐软化,甚至偶尔还会夸赞兰花的能干。建军则在镇上的钢材厂上班,夫妻俩起早贪黑,虽然日子清苦,却充满了希望,就像两棵相互依偎的小树,在风雨中共同成长。
好景不长,钢材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建军也下岗了。那天,他拿着微薄的补偿金回到家,不知如何开口。兰花从厨房出来,看到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关切地问:“怎么了?”
“厂里不要我了。”建军的声音颤抖着,把钱放在桌上,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兰花愣了一下,随即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我们再想办法,天塌不下来。”她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建军迷茫的前路。
那段时间,建军夜不能寐,焦虑和不安像潮水般涌来。兰花看出了他的焦虑,有一天晚上,她拉着建军坐下:“建军,我听说镇上有人做小生意,要不我们也试试?”
建军沉默不语,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兰花继续说道:“你不是有个战友在市里跑货车吗?问问他,看有没有我们能做的。”兰花的建议,像一颗种子,在建军心中播下了希望。
第二天,建军找到了战友老赵。老赵听完他的情况,爽朗地笑了:“建军,你早该来找我了!我这正缺人手呢,跟着我跑跑货,先学着。”
就这样,建军开始跟着老赵跑运输,兰花则在家种地,还学会了烙饼,拿到镇上卖。夫妻俩依然起早贪黑,但心中却充满了希望,就像两条逆流而上的鱼,为了梦想不懈奋斗。
后来,市里建起了批发市场,建军和老赵合伙开了一家农资店。生意越做越大,1995年,他们攒够了钱,在市里买了一套小两居室。搬家的那天,兰花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夕阳,眼眶湿润地问建军:“建军,你觉得我们这算是熬出来了吗?”
建军握着她的手,点点头,心中百感交集。如果没有兰花,他或许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她就像一盏明灯,在他最迷茫的时候,为他指引了方向;她就像一棵坚韧的小草,在风雨中,和他一起守护着他们的家。
建军知道,有些人,值得用一生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