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律

字说文 2024-05-28 17:18:40

律【lǜ】,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中我们看到,这是由彳、止和聿组成的会意兼形声字。“聿”(插入链接)是手握一支毛笔,以表示法令;彳和止是表示履行。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从彳聿聲。段玉裁注:均、律雙聲,均古音,同匀也。......律者所以笵天下之不一而歸於一,故曰均布也。

许慎说的“均布”,应该是均匀分布的意思。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均布”说,“律”就是用来规范天下的不统一而使其归于一。

文献选读

《爾雅·釋器》:

律,謂之分。

“律”最早的概念,是指律管。

这是古时候用来校正音阶标准用的管状器具。音阶的高低,是由律管的长短来确定的。

这不是演奏音乐用的笛子,而是确定绝对音高和候气用的律管。

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律,是用丹顶鹤的腿骨制成的,距今至少有8000年以上。在贾湖遗址共出土了二十二支这样的律管。其中有七座墓葬是各出土了两支律管,这二支律管之间的音差为大二度,正好为阴阳两律。另外的八支律管出土于另外的八座墓葬。出土时,律管均放置在墓主人的头部一侧。在同时期的內蒙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也发现有这样的律管。远古的时候,就是用它来监测和分别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最早的时候只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气,后来扩展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

“《爾雅·釋詁》:律,常也。......律,法也。”用律管来候气和制定历法,这是很古老的传统。所以早期的历法就叫“律历”,即以律管来定历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等都有律历志这一章。所以“律”后来就引申为规矩和法则的意思。在《晋书》和《北史》中记载了一个信都芳以“律管吹灰”来候气的故事。他是用芦苇的內膜烧成灰,填入律管中,按方位埋于地下,律管的上端与地面齐平。当春分之气来临时,埋于东方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会飘出;当夏至之气来临时,埋于南方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会飘出。地气有深有浅,冬至这一天的阳气最弱,需要埋得越深,所以候冬至之气的律管是最长的。以律管候气的思想其实很朴素,它的原理就是因地表温度受太阳日照的影响而变化。

“《尚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在史前的远古时期,古人就已经懂得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来确定一年中的月数、一个月的日数,和一个回归年的日数。统一的历法、音律以及长度、容积、重量标准,对人们的生活和交流太重要了。早在八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发现了律管的长度与音频的高低是成反比的规律,因此就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把一个八度音高用“三分损益法”分成十二个不相等的半音,形成了“十二不平均律”。这十二个标准音高,其中的奇数为阳,称为“律”;偶数为阴,称为“吕”。构成了古代东亚地区的乐律体系。

“《尚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最早详述“六律”的,是汉代的《周礼》。

“《周禮·春官宗伯》:陽聲: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皆播(布)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阳声的六律为:黃钟、太蔟、姑洗[xiǎn]、蕤宾、夷则、无射[yì]。阴声的六吕为:大呂、夹钟、仲呂、林钟、南呂、应钟。“五声”是指:宮、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如果是以黃钟为宮,那么徵调就是林钟、商调就是太簇、羽调就是南呂、角调就是姑洗。

最早以动物的叫声来形象描述“五声”的是管子。

“《管子·地員》: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徵声”,像是尾巴上翘的猪受惊后的大叫。“羽声”,像是荒野中马的嘶鸣声。“宮声”,像是地窖中的牛在鸣叫。“商声”,像是离群的羊叫。“角声”,像是鸡在树上啼叫,清澈而快捷。

管子也是最早叙述如何用“三分损益法”计算出五声音阶的律管应该是多少长度。

《管子·地員》:

凡將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於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

如果以最低音的黄钟“宫声”为九九八十一,把它三分后再加一分,得108,这就是“徵声”。把108三分后再减一分,得72,这就是“商声”。把72三分后再加一分,得96,这就是“羽声”。把96三分后再减一分,得64,这就是“角声”。

我们如果把这十二律排成一个圆图,发现五声音阶的和谐音都是相隔八位。

在理论上,十二律可以各有「宮商角徵羽」这五声音阶,所以一共可以得到六十个声调。

“《漢書·律曆志上》: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

这里讲了一个远古时音律产生的故事。传说泠沦是黄帝时的乐官,是音律的创始者。他取黄河西岸、昆仑山北解谷中生长的竹子,因为那里的竹子壁厚均匀。砍断竹节的两端,取其中间的部分吹奏。先定出黄钟之宫调,根据计算出来的比例,制作出十二根竹笛,用来模仿凤凰的鸣叫声。六支模仿雄凤的叫声,六支模仿雌凰的叫声。然后再以黄钟的宫调为基准,定出其他的音调。这就是音律的起源。

“《國語·周語下》:王將鑄無射,問律于伶州鳩。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官軌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

周景王想要铸造音律为“无射”的大钟,于是就向乐官州鸠询问钟的音律。州鸠说:六律六吕是用来确立音阶的高低和清浊的标准。“立钧”,就是确定各个音在音阶中的位置;“出度”,就是各律管的标准长度。上古时的乐祖神瞽是个懂天道的神人,他以中和之声来考量,制定钟的音律,根据律吕的长短来平分钟声,形成了六律六吕,以表现天地的和谐。

“《周易·師卦·象傳》: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这里的“律”是法律的意思。师旅出征如果没有军纪法令的严厉约束,一定会有凶险。

成语典故

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公式化的样子。办事也是按一个套路机械地重复,呆板而没有变化。

南朝梁·鍾嶸《詩品·中》:張公雖複千篇,猶一體耳。

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严以律己

律,即约束。

对自己要求严格。

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0 阅读:4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