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到底是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bc7161f37319707548201e09100180.jpg)
从乱世到门阀:东晋王权衰落
在东晋王权式微、门阀世家掌控朝政的动荡年代,一位深居会稽山隐士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东山再起"典故。他就是谢安,这位出身显赫的谢氏子弟,年少时不慕功名,与王羲之等名士隐居会稽山,醉心诗文四十余载。然而,当家族危机降临,这位逍遥山林的雅士毅然走出东山,重返仕途。在位期间,他不负众望,以八万兵力在淝水大败前秦二十万大军,力挽狂澜于既倒,为摇摇欲坠的东晋延续了国祚。这便是"东山再起"典故的由来,而这个典故中的"东山",正是指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方向的会稽山。从此,"东山再起"便成为了后人形容失意后东山复出、重获成功的经典成语。
三国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彻底改变了魏国的命运。司马懿趁着皇帝曹芳外出的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这一举动让曹魏政权逐渐落入司马氏之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bac1f5ec8a5363918659f2bad10499.jpg)
曹魏的统治就此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西晋虽建立了统一的大业,但这个庞大的帝国很快就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接连不断,西晋王朝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睿在建康另立朝廷,史称东晋。
东晋的建立并非司马睿一己之力,而是得到了世家大族的鼎力相助。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家,他们的势力之大,以至于民间都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55c96f1d66725fcb5577fc6725d1ee.jpg)
这种局面让身为皇帝的司马睿十分不安。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主人。
司马睿决定放手一搏,联合心腹大臣对王家展开清洗行动。但王家根本没把这场"反王家之战"当回事。
王敦带兵直入皇宫,那些支持司马睿的大臣全部被杀,而司马睿本人却得以保全。这种结果对司马睿来说无异于最大的羞辱。
在王家眼中,司马睿不过是个"冢中枯骨",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这样的打击让司马睿郁郁而终,从此东晋皇室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6bec65ee9a80b0acf45f91bec1e1df.jpg)
在这之后的东晋皇帝,更是沦为了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朝廷中的重要职位都被王、谢、袁、萧四大家族把持。
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垄断了仕途,还掌握着巨额财富。他们的底蕴之深厚,直到东晋灭亡乃至南朝结束都未曾耗尽。
就这样,东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政治生态:皇权衰落,门阀崛起。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东晋灭亡,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独特的门阀政治时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4c5172c459f64031d478a1d48c8a79.jpg)
(文章结束)
名门望族:谢安的逍遥人生
在这个门阀世家当道的时代,谢氏家族是东晋最显赫的家族之一。谢安出身谢氏大族,天生便含着金钥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fbf654123c2d6704ada471201a92e2.jpg)
谢家在朝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谢安的哥哥谢奕和弟弟谢万都是朝廷重臣。他们兄弟三人中,谢安最受家族看重。
然而让家族意想不到的是,年轻的谢安对仕途毫无兴趣。他整日与一群文人雅士厮混在一起,吟诗作对,纵情山水。
会稽山因地处东南方向,被时人称为东山。谢安便选择了这里作为他的避世之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670e22d9e7c4875ba8111f49108faf.jpg)
在东山之上,谢安结识了当时的书法大家王羲之。这两位出身名门的才子,都选择了远离朝堂的生活。
他们经常相约去兰亭游玩,与许询等人吟诗作赋,畅谈人生。那篇流传千古的《兰亭序》,正是在这样的雅集中诞生。
谢安在东山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丝毫不用为生计发愁。这得益于谢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即便不做官,也能保证谢安的衣食无忧。
这种避世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四十年。谢家对谢安的选择也并未多加干涉,毕竟谢家财大气粗,不在乎一个才子的去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64158b38d9bf660f8c5e39ecb2de0c.jpg)
在隐居期间,朝廷多次征召谢安出山做官。可谢安每次都以各种理由推辞,始终不愿踏入仕途。
会稽山的日子过得逍遥,谢安与众多文人雅士交游。他们或谈玄论道,或吟诗作对,或品茶饮酒,倒也乐在其中。
这样的生活让谢安在文坛上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才学与风度,得到了众多文人的赞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6e4f28003d0d326565cc13e2f9c04e.jpg)
朝堂上的谢家其他子弟,则继续为家族打拼。谢奕和谢万在朝中各自身居要职,维持着谢家的权势。
这种平静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谢安四十多岁。在这个年龄,一般的士族子弟早已位居高位,而谢安却依然在山中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
当时的世家大族流行清谈,谢安也是清谈高手。他的言谈举止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风度,深得文人圈子的推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66f09cc38df8ae1f3c82e432f508eff.jpg)
在东山的岁月里,谢安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这些作品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这种逍遥的日子,本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谢家突然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这让谢安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
(文章结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d2a0d80d0313274bd23a51c505b4e1.jpg)
家族危机:谢安东山再起时
谢家的变故来得突然而猛烈。谢安的兄长谢奕在任上突然病逝,这对谢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朝廷虽然给予谢家一些补偿,但一家之主的离世让谢家失去了重要的支柱。谢奕的去世让谢家在朝中的地位出现了动摇。
此时的谢万想要为家族挽回颜面,主动请缨带兵出征。这本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却因为他的急功近利酿成了大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9676f372dd0efe635bff204d3c9f23.jpg)
谢万在战场上过于冒进,导致麾下军队全军覆没。这场失败让谢万丢掉了官职,被贬为平民。
两位兄弟的接连遭遇让谢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谢家在朝中的势力一落千丈,其他世家对谢家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宰相桓温向谢安抛出了橄榄枝。桓温派人去会稽山,邀请谢安出山做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c15f9d2b5e7266b158cf6971d04e78.jpg)
对于这个邀请,谢安没有像往常一样推辞。他决定结束长达四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重返朝堂。
送别的那天,会稽山聚集了不少名士。他们都是谢安的老朋友,来为这位隐士送行。
高崧是其中一位官员,他向谢安开玩笑说:"年轻时你多次违背朝廷的征召,只顾在东山上过着悠闲的日子,如今终于要出山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09602042f8c5c307b94c2d91921b1d.jpg)
谢安踏上仕途的选择,让整个会稽山的文人圈子都为之震动。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建康城,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关注。
当时的人们都在议论,这位在东山隐居多年的谢家才子,究竟能在朝堂上闯出什么样的天地。谢安的才名在文人圈子里是响当当的,但政治舞台是另一番天地。
离开会稽山的那天,谢安看着这片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山水。这里有他与王羲之等人把酒言欢的兰亭,有他们吟诗作赋的凉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42a433cb6995ade5f6237c40728736.jpg)
从此以后,谢安不再是那个只管吟诗作对的隐士。他将踏上一条全新的人生道路,为了挽救家族的危机而奋斗。
这就是"东山再起"典故的由来。会稽山因位于东南方向而被称为东山,谢安从这里重返朝堂,创造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
这个典故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失意之后的东山复出,重获成功。谢安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勉励自己的一个经典范例。
(文章结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cdcdb38cf6bfdf2f45fe136ee41092.jpg)
淝水之战:谢氏功业显赫时
谢安进入朝堂后展现出惊人的才能,很快就步步高升。他的能力得到了朝廷上下的认可,最终被任命为宰相。
这个位置让谢安有了足够的权力来施展抱负。他开始在朝中大力推行各项改革,重整东晋的朝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ab2c5e7265a45a561443005f710131.jpg)
就在东晋逐渐走向正轨的时候,一个巨大的威胁出现了。前秦君主苻坚集结了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准备南下灭掉东晋。
面对这个生死存亡的危机,谢安临危受命。他带领着谢家子弟和东晋的八万精兵,在淝水布下了重重防线。
前秦的二十万先锋部队率先抵达战场。谢安指挥军队采取守势,不与敌军正面交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676c91d85a5fc807bfb51410843d33.jpg)
在一番试探之后,谢安抓住了战机。他命令军队同时擂动战鼓,发出震天的声响。
这个策略让前秦军队产生了混乱,以为东晋有强大的援军到来。前秦军队开始溃败,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此奠定胜局。
淝水之战的胜利让东晋避免了亡国的命运。这场战役也让谢安成为了一代名臣,他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29da67d0e31ce4180869e77b48ad27.jpg)
谢家也因为这场胜利重新崛起,成为东晋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谢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让那些质疑的声音彻底消失。
然而好景不长,东晋的皇帝并没有因为这场胜利而有所改变。他依然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不但没有嘉奖谢安,反而把这位刚立下大功的宰相给贬了。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让谢安看清了朝廷的本质。
谢安没有与皇帝争辩,而是选择了告老还乡。他重新回到了会稽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96df1dfd7449481c9a32d6fa2c398c.jpg)
这一次的隐居与年轻时不同。谢安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挽救了家族,也保住了东晋的江山。
会稽山依然是那个会稽山,但谢安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只知吟诗作对的年轻隐士。他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从此以后,"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它不仅记录了谢安的人生转折,更成为了人们形容失意后重获成功的代名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fe6edffa00c612e06f02d6e4017ec2.jpg)
历史证明,谢安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功成身退。这样的人生轨迹,堪称完美。
(文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