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个地方还记得清明节背后故事让人心痛!

橙子侃侃侃 2021-03-29 20:55:33

古代,中国是东亚的文明高地,中国的节日、文字等不断向周边输出,时至今日,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的人们也会和华人一起庆祝一些节日。

清明节是追思祖先的节日,对于华人而言是相当重要的。除了中国,在东海的琉球群岛,也就是日本所说的冲绳县,清明节同样是重要节日。而在日本本土,清明节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观察琉球的清明节,总能让人不由自主想起中国。

琉球墓葬似福州

琉球本为一个王国,19世纪70年代才被日本吞并,并改名冲绳县。虽然很长时间内琉球都遭遇了比较悲惨的待遇,但是琉球文化还是顽强保留了下来。

在琉球,清明节被称为“清明祭”。清明节这一天琉球人会带着菜肴、年糕、点心、水果等,到先祖墓地进行供奉祭拜,和中一样也会烧纸钱,希望过世的亲人在阴间收着,能过上好日子。

琉球王宫

琉球人传统的墓地是龟甲墓,这种墓地的形状与福州民间墓形相同,这是也琉球深受福建影响的体现。明朝为了促进琉球社会发展,让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这些人就将许多福建民俗带到了琉球,其中龟甲墓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龟形象的墓地称墓丘为“墓龟壳”,并将之造作成龟壳或类似龟壳的形状,这个福建地区崇龟的习俗有一定关系,代表龟壳的坚硬不坏、能保存长久有一定的关系。

琉球人清明节在亲人墓地前祭祀后就会在墓地前一家人分享祭祖的食物,如豚肉料理、糖果、水果、蚬等,代表了缅怀先人,家人团圆之意。

琉球的墓葬方式和中国大多数地区和日本大多数地区都不同,琉球人流行二次葬,就是人死后多年,需要将白骨收集起来进行第二次收葬。

二次葬遗骸的安葬用器是厨子甕,是遗体在腐化之后进行洗骨,再收纳骨殖的骨壶,有甕型(壶型)和御殿型(家型)等式样。

清明祭拜琉球先王

2018年清明,琉球王国王室尚家后人时隔45年首次前往“玉陵”祭祖。琉球王国王室尚家23代后人,尚卫先生在2018年的清明节当天依传统,携家族成员在位于今那霸市的玉陵前献上猪头、鸡鸭和甘蔗等祭品,并用仿古的烛台和漆器等用具重现古代祭祀仪式。

尚家人透露,这是自1970年以来首次重回玉陵祭祖。尚卫先生表示,因自己居住在冈山市,故长年未能在清明到玉陵祭祖,他说,“希望(祭祖)能永远持续下去。”

简单介绍一下尚卫先生,尚卫生于1950年8月18日生于东京,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室第二十三代直系后人。他是那霸市荣誉市民尚裕之子,母亲为尚启子。他毕业于玉川大学,后于桑福德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现居住于日本三重县伊势市。他致力于传承琉球文化。2017年,应冲绳人的要求,他决定恢复供养琉球王室祖先的传统祭祀“清明祭”。

2018年4月6日,他曾返回冲绳,在玉陵举行“清明祭”。1970年代,他的双亲来到玉陵举行清明祭以后,这是45年以来的首次清明祭。此后每年都会举行清明祭。2019年5月,他成立了一般社团法人性质的琉球历史文化继承振兴会,自任代表理事。

关于琉球王族,以前还发生过王族后代向京都大学讨要祖先遗骨的事件,这是这么回事?2018年12月,现居冲绳的琉球王族后代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京都大学返还其祖先的遗骨。90年前,京都大学的前身京都帝国大学研究人员曾将这些遗骨从冲绳墓穴中拿走“做研究”。琉球王族后代表示,这导致他们一直无法祭拜祖先。

提起诉讼的5名琉球王族后代均出生于冲绳,他们是曾在1406年至1469年统治冲绳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的后代。原告控诉称,当年京都帝国大学的人类学副教授金关丈夫从第一尚氏家族的墓穴中取走其祖先遗骨,而未经王族后代及当地居民允许。保管遗骨的京都大学也一直未回应王族后代返还遗骨的要求。

此次作为原告之一的玉城毅表示“为恢复民族的尊严,希望返还遗骨”。原告方表示,京都大学取走他们祖先遗骨的行为,损害了他们的权利。原告指出,《联合国宣言》有规定称,原住民族的遗骨应该受到保护。因此,他们要求京都大学归还遗骨的同时赔偿原告每人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00元)。对于起诉,京都大学称“暂不对此发表声明”。

1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