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山东菏泽。
“骂我可以,但连我儿子闺女都不放过,这口气我咽不下!”
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攥紧拳头,语气颤抖。
几天前,他在徐州经开区法院的庭审现场,亲眼见到素未谋面的网暴者当庭痛哭道歉,但面对调解请求,他斩钉截铁回绝:
“证据都摆在这儿,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这场持续四年的网暴,始于2020年。
一名自媒体博主将朱之文的照片P到他人身体上,甚至捏造他抱孩子乞讨的虚假画面,配上“忘恩负义”“假慈善”等标题,累计发布290条侮辱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超5000次。
更让朱之文无法忍受的是,对方连他刚满周岁的孙辈都不放过:
“我闺女出嫁后,这些人还要追着拍,这日子咋过?”
为躲避骚扰,朱之文在家门口装监控、爬梯子翻墙去儿子家,连用了15年的诺基亚手机都不敢换智能款。
他曾心软给敲门的残疾人开门,却反被索要50万元:
“你挣钱容易,分我点怎么了?”
最终只能报警处理。
而这次起诉的被告,四年来从未露面,直到开庭才由丈夫代为道歉,但朱之文直言:
“现在说对不起,太晚了!”
“这不是简单的蹭流量,而是有组织的造谣。”
代理律师杨安明透露,被告发布的视频素材竟来自六七个群聊,但群主身份至今成谜。
2024年5月,律师团队耗时三个月公证证据,发现该账号专门针对朱之文一家,甚至定期更新辱骂内容,明显把网暴当成了生意。
法律界人士指出,
此案难点在于界定“网络暴力”的边界。
根据刑法,诽谤信息点击超5000次即可入刑,而被告多条视频达标,最高面临三年刑罚。但现实中,多数受害者因取证难、立案难选择沉默。
令人唏嘘的是,朱之文对赔偿分文不取:
“我要的是个公道!”
庭审结束后,他匆匆赶回朱楼村喂鸡劈柴。
院子里,14岁的老狗摇着尾巴凑近。
“有人喊我唱歌我就去,没人喊我就种地,这才是我该过的日子。”
他蹲下身抚摸着猫,低声念叨:
“我就想闺女嫁人后,别被拍视频的堵门……”
朱之文的遭遇,让人想起电影《杰出公民》里,被乡亲“吸血”的诺贝尔奖得主。
现实中,他的确收到过搬离老家的建议,但总摇头拒绝:
“祖坟在这儿,我躲什么?”
执拗的性格,没想到反而成了网暴者的靶子。
他们算准了老实人的隐忍,却没想到会被一纸诉状戳破侥幸。
如今,案件虽未宣判,但意义早已超越个人恩怨。
网友则感叹:
“连大衣哥都被逼到起诉,普通人该怎么办?”
到了那一步,或许我们都应该学学朱之文:
“我不是什么大明星,就是个爱唱歌的农民。但谁要是踩着我孩子的脸赚钱,我拼了命也要讨个说法!”
其实大衣哥朱之文并非个案,在网络信息时代,可能有很多网友都有过被骂的经历。
有时候评论区的留言,都可能招来骂声。
假如有朝一日被恶意针对,我们是保持沉默,还是敢于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