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疑似被陷害究竟谁在为“不当竞争”买单?

读家观点 2018-10-26 12:19:51

2018年对于马蜂窝来说,注定是活在热搜榜单上的一年。先是世界杯期间的"魔性广告",后又因8万元打车去希腊的神操作引市场一片叫好,好不容易平静几个月却未料再度遭遇"造假门"。似乎舆论的风口隔三差五就得出现马蜂窝的身影。

距离事发已经过去几天,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马蜂窝被有组织攻击的端倪逐渐显露,更有自媒体爆料,小声比比的文章除了夸张的标题外,其传播的过程也充斥着大量水军。

爆料方疑雇水军转发

从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的那篇独家爆料《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被抖出至今也就短短几天,剧情便有了180度反转。

据"知微数据"分析,从10月22日至今,整起事件中互动量最高的三条微博分别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互动量16w+)、@财经网 (互动量13w+) 、@新浪科技 (互动量5w+),在对转发列表进行分析时发现非常明显的水军参与特征。以转发量最高的@财经网 微博为例,10月21日12:47分,@财经网 发布微博"#马蜂窝抄袭#【马蜂窝被指数据造假:85%的点评不真实 充斥僵尸和水军】",该微博转发量4.7W+,而传播最大深度仅6层,带来最多二次转发的为@财经网 本身的再度转发,但也仅仅只带来85个二次转发。几乎没有引爆点,微博却获得了大量传播,这本身就十分不正常,且从转发趋势看更是诡异:首个转发高峰出现在22日0点整,凌晨也一直持续着不低的转发量;而从清晨5点起,转发趋势更是一路飙升,最高峰出现在7点半;12点40分还有400+转发,随后就瞬间断崖式下跌。

该情况不止出现在@财经网 的微博,三条微博都有着高度相似之处,从转发文本情况看,三条微博中90%以上的转发都仅为"转发微博",并未包含有意义的文本,其中更是有近半数转发者昵称为"用户XXXX"形式。

爆料时间撞上新一轮融资节点 巧合还是故意?

除了整起事件的爆料传播过程存在"水军",爆料时间点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

据悉,今年8月,马蜂窝启动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传出,有知情人士透露,马蜂窝希望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1亿元),此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定为20亿至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73亿元至173.41亿元),可是这次爆料的时间点恰恰选在了马蜂窝新一轮融资的关键节点上,一旦谋划中的舆论危机如期爆发,马蜂窝的估值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故意?

当然,马蜂窝这个不断膨胀的"窝"逐渐裂成成巨头时,招致攻击是大概率,或许马蜂窝知道早晚会有一战,只是时间稍稍早了一些。"迅速扩张"是把双刃剑,在收获高增长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环境正在复杂化,更意味着企业要及时调整心态,摒弃野蛮生长时期自己身上的"雷",让价值观与责任感时刻与增速匹配。

没实力明争就暗斗 谁为 "不当竞争"买单

曾经有个段子,说中国已经到了"互害的时代",没实力明争就暗斗。更何况,引导舆论的成本远远低于在商业上合理竞争,一篇以偏概全的报告和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就可以将一个企业淹没于网友的唾液中。

表面看上去,"不当竞争"只是企业在诋毁企业,玩的是高明的伎俩与"小人精神",可最终买单的却是广大消费者。毕竟一家企业如果将大量精力、心思、金钱都耗在如何诋毁对手,并借此分得市场更多蛋糕时,就预示着它没有去专注产品。一旦这样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终端购买者,又是否能获得等价的服务与产品呢?

尽管此次事件的挑起方相继曝出了长达75页的详细调查数据,但从目前看,不论网友、媒体还是行业都对马蜂窝持支持态度。马蜂窝也将这一行为交由法律裁决。

用CEO陈罡的话讲,"马蜂窝成立8年来,以攻略和游记起家,是用户和我们一起构建了一个活跃的社区,我们非常珍视这些努力。作为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有很多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欢迎各界的善意监督和建议。"

事实上,在媒体报道之前,马蜂窝就已经加速合规化建设,公告显示平均每周处理26000条违规广告信息,查封15000个违规账号。希望这起事件,能进一步倒逼马蜂窝不断完善自我,焕发健康活力。

1 阅读:4

读家观点

简介:每日推荐,互联网热点讯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