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大英帝国掌控着3370万平方公里疆域,统治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皇家海军战舰数量超过世界总和。百年后的今天,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却在联合国五常中垫底,军力被中国反超,经济被印度赶超,连苏格兰都在谋划“脱英”。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成为帝国崩塌的转折点。美国一通电话迫使英法撤军,暴露出英国已丧失独立行动能力。1947至1970年间,印度、马来西亚等17个殖民地相继独立,帝国领土缩水95%。
如今仅存的14块海外飞地中,直布罗陀与西班牙争执不休,福克兰群岛石油开发因阿根廷抗议搁浅,昔日殖民荣光只剩法律文件上的虚名。
1870年,英国钢铁产量占全球54%,曼彻斯特纺织厂供应着世界三分之一的棉布。而今,谢菲尔德钢铁厂仅剩580万吨年产能,不及中国宝武集团的零头。金融业的虚假繁荣掩盖着产业空心化:伦敦金融城贡献全国10%税收,但2008年金融危机令英国损失1.5万亿英镑,相当于全年GDP的70%。
1914年英国海军总吨位270万吨,是美德法三国之和。如今仅剩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搭载的18架F-35B战机中,70%隶属美国海军陆战队。驱逐舰队规模不及日本海上自卫队,6艘45型驱逐舰半数因动力故障趴窝船坞。2023年军演中,英国陆军甚至闹出“用油漆桶伪装装甲车”的丑闻。
联合国安理会93%的投票与美国同步,却换不来平等盟友地位。2021年G7峰会,拜登绕过约翰逊直接与德法首脑密谈;非洲市场被中国占据,太平洋岛国更倾向接受北京基建投资。连英联邦内部也危机四伏:巴巴多斯废除女王元首地位,牙买加计划2025年效仿。
苏格兰民族党连续四次议会选举获胜,独立支持率维持在45%红线。北爱尔兰因脱欧条款爆发25年来最严重骚乱,贝尔法斯特街头重现路障与燃烧弹。更讽刺的是,英国引以为傲的软实力也在消退,BBC全球观众6年流失2100万,牛津剑桥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超过本土生源。
帝国残梦在开曼群岛的离岸账户与福克兰的未开采油田中苟延残喘。当中国055型驱逐舰吨位超过英海军现役所有驱逐舰总和,当印度GDP将其挤出前五,英国精英终于意识到:接受中等强国定位,或许比强撑“全球英国”的幻象更能赢得尊重。毕竟,6700万人口的国家,本就不该背负3370万平方公里的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