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后东北沦陷,细说张学良难辞其咎却情有可原的苦衷

凡人看青山 2024-06-22 10:02:50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绝对是近代中国东北历史上不能绕开的两个人,张作霖作为奉军的创立者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而其子张学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花花公子”“不抵抗将军”等一些列负面评价。

其实这些负面评价主要源自于国人对于张学良丢失东北,将东北沦陷的恨意都转移到了他这个东北军头领的身上而产生的主观攻击。

如果真正读过一些民国名人的回忆录,看过一些真正的史料,就会发现,课本上对于张学良的记录虽然单薄的让人骂声不断,但对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评价确实是准确中肯的。

回归主题,大家为什么骂张?就是因为他在九一八后的一系列操作都令人大失所望,最终导致东北沦陷敌手14年。如果张能守住东北,即便是个花花公子、为恶一方,大家也不过会把他当个民国军阀趣谈一笑了之,但因为张在九一八后的无能表现,因此给民众以不抵抗的印象,最终青史上留下的是骂名。

但张少帅真的就不想抵抗吗?真的置国仇家恨于不顾吗?我看未必,张的抵抗不够坚决是事实,但其实他也有他的苦衷,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对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张少帅不能算是完全的二世祖,毕竟比起同时期的另外三位民国公子(袁世凯、段祺瑞、卢永祥之子),张上过战场,指挥过大战役,领军管民还都颇有建树。但张少帅之所以能年纪轻轻就坐上高位,这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所以他才能和豪气是有的,但他的学问,尤其是国际政治他整的不太明白。因为对于九一八,他既认为这是日本底层军队的挑衅行为,因此寄希望与英美列强调节纠纷;一方面他还认为一旦反攻东北必然会导致日本国力反弹,只要日本从国内调军中国东北,东北军根本抵抗不住。张的判断不能说完全不对,但其局限性很大,首先九一八确实底层军官的擅自行动,但欧美此时更关注的是苏联的崛起,也希望日本能遏制苏联,所以对于日本的行为恨意不大,毕竟日本占的中国的土地;其次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还在,日本国内政局也不平稳,所以张即便真的反攻东北,日本的应对措施也未必是提前开始侵华,毕竟当时日本也是有心无力。奈何张少帅,或者说是当时中国懂得看国际形势的不太多,尤其是高层对于列强都有一种盲目的恐惧,于是也就这样了。

二、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掣肘。东北军想打回东北,这既是家恨,也是国仇,所以那些说东北军不抵抗的,都是在无稽之谈,没了东北的基本盘,那东北军还是东北军吗?一个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实,那些东北军的军阀头子不知道?所以东北军肯定是想打回去的,但是国民政府和蒋介石都是不希望的,毕竟东北军是国民政府的下属部队,一旦反攻,惹怒了日本,日本很可能找国民政府的麻烦。而以蒋介石等人的尿性,向来最惧怕的就是近在咫尺的日本帝国主义(看蒋介石处理济南惨案的做法),所以蒋介石更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只要能避免战事扩大,牺牲东北也无所谓,毕竟东北不是老蒋的地盘,慷他人之慨老蒋还是能做到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之后会专门写一篇东西。

三、张学良之前在中东路事件中被蒋介石坑过,所以再次发生与列强的争端时不敢轻言动手。知晓中东路事件的人都知道,在这件事的初始阶段,蒋是推波助澜的,毕竟无论是为了反共还是博取英美的好感,蒋都是希望张能对苏联在东北势力下手的,于是给予了明确支持。张学良欢天喜地的对苏联的中东路护路军动手,结果很惨,一个精锐的东北陆军旅(东北军十七旅)被打没了,旅长韩光第以下众多军官阵亡,不但伤亡巨大,而且时间很短。这让张发现了东北军与列强军队的差距,由此更加忌惮日军。但更让张难受的是,东北军惨败后,蒋介石倒打一耙,大概意思是张领导东北军搞外交争端,导致国府被动,就连当初南京国民政府同意的中东路解决协议《辽俄和平草约》,也被说成是东北军瞎搞外交,让当初签合约吉林道尹背了黑锅。有了这种前车之鉴,张知道一旦和日本开打,蒋介石那伙人十有八九还得让他背黑锅,所以张一直希望蒋能以全国抗战的名义支持张反攻东北,但蒋就是不同意全国抗战,也许蒋就是希望张能擅自行动然后以中央的名义处理张。因为没得到蒋的正式授权,东北军没敢反攻东北,仅仅是就地防御,失去了主动性。但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东北的义勇军遍地开花,这和张的暗地里的财力和军火支持是分不开的。

四、张对日本的深深恐惧。张在晚年回忆录中提到,大概在1921年的时候,他和东北的一些将领参加日本的军士演习,直到70年后再次提起此事,张依然对当时日本庞大的军舰和数不清的山炮、野炮而震撼。也许是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在心里刻下了日本战无不胜的印象,因此张想和日本打,但不敢单独打。

五、日本对东北的渗透远超我们的想象,张对于东北的掌控远低于我们的想象。在我只通过历史书了解张的时候,我觉得张有30万的东北军,还有东北的3000万父老乡亲,何必怕日本呢?所以他就是一个怂货。但是看过很多资料之后,你会发现,张是九一八之前东北最高统帅,但绝不是所有东北军将领都和他一条心,也绝不是只有他一个声音,只不过他的声音最大罢了。为什么九一八之后,东北军中的张景惠、张海鹏、熙洽立刻就投敌当了汉奸,你不会真的以为他们是临时起意吧?他们早就勾勾搭搭在一起了,早就被日本许诺的高官厚禄所打动,所以当日本发动九一八后迅速反应配合。这些汉奸的配合,既证明日本的渗透成功,也让张对反攻东北疑虑重重,认为成功的把握极低。

如果站在历史看客的角度,张的不抵抗确实令人气愤,但如果结合史料,了解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设身处地,你会发现张不是不想抵抗,实在是见识的局限性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种种做法让他束手束脚。张丢失东北的事实不容置疑,但因为而将所有的恶毒攻击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这就有失偏颇了。

2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