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电影?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答案。如果有与落雪看法相悖的可以底部评论,觉得落雪说得对的,麻烦点个关注。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国奇谭》感受的推文,并对其中的第三集《林林》进行了简短的评价。从故事的角度来看,故事没头没尾,想得太多,讲得太少。加之配音完全脱离了画面,配音与画面也不贴合,所以说句稀烂并不为过。
如今再看以后,首先得要为曾经的无知道歉,差点就错过了一部不错的动漫剧集,但是呢?这个故事虽然解析以后含义很多,但依旧不算很好,还是那个问题,想得多,讲得少。
这两天,看到了评论区里很多朋友的评论,大量的人认为这讲的是一个关于猎犬与狼之间的身份认同的故事。
那么《林林》讲的是猎犬与狼之间的身份认同故事吗?或者说讲的是一个关于猎犬与狼之间的故事吗?
胡扯!毫无疑问是胡扯!
拿着半截似是而非的证据就开始言之凿凿,这和我前两天批评《林林》有何区别?我没有看懂,但现在言之凿凿的人,同样是没有看懂的人云亦云。
问大家一个问题,来证明你是否看懂了!请问,在《林林》这集的故事里,究竟有谁说了谎?A、林林;B、林林的母亲(母狼);C、小虎;D小虎的父亲。
大家可以先别看我以下推论,先在评论区留言,再看自己是否答对了。
很多人以小虎父亲与林林的对话,母狼说的不要吃人类食物,以及最后出现的狼爪印,或者说是狗爪印,就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猎犬与狼的身份认同故事。
可以说有道理,但论点支撑不足,而且某些论点支撑甚至是错误的。就像我说人类是外星人创造的一样,理由是人类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可单细胞生物是哪里来的呢?总不可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吧?
我的说法对不对呢?有道理,但没有论点来支撑。
而我们要讲明白《林林》到底讲了什么?首先需要明白《林林》这个故事的基础架构是什么?
1、故事发生在哪里?
为什么《林林》这个故事看起来毫无逻辑?没有起因,没有缘由,狼怎么没的,又为什么痛恨人类,林林的父亲哪里去了?人类又为什么要杀狼?为什么痛恨狼呢?
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这是小虎童年里模糊的记忆,我们可以称之为一场梦,一场来自成年后小虎的“春梦”。了无痕迹,毫无逻辑,却又印象深刻。
举个例子,你还记得10年前的某一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细节吗?
我想,没有人可以记得10年前发生的某件事情的所有细节。我们会和小虎一样,不知道那件事的前因,不知道波及的范围。而且,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逐渐掩盖,只留下你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也就会导致故事整体看起来毫无逻辑,毫无缘由。
前两天刚好看到了知乎里一个人的提问,他问:“黄政民电影里说的(韩语),然后那些月饼里塞着钱的剧情,是在哪个电影里的?”
依稀记得,记忆里没有前因、没有逻辑,只有一个最印象深刻的剧情,知乎里这个人的情况,不就是《林林》现在呈现的状态吗?
也就是说《林林》的故事,发生在小虎的记忆里,而他在开篇的时候就明示了:“我几乎忘了小时候的那些事,可我依旧还会常常恍恍惚惚隐隐约约的,想起那个下午。我相信你们跟我一样,也有那些再也见不到,可是总也忘不掉的人。”
但是这段记忆,就真的属于片子里的成年小虎吗?不一定!
故事的最后,小虎成年了,成了一个农民,在土地里劳作,其后走到了河边,遇到对岸的狼(或许是林林)。但是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逻辑错误?
首先,远方地里有绿色植物整齐排布,加上成年小虎手里的锄头,我们可以认定这时的时间应该不是冬天。可是成年小虎却穿上了雪靴,留下了所谓的“猎犬”脚印,可以认为这又是冬天。那故事的时间是不是冲突了?
其次,成年小虎踏着雪来到了河边洗脸,这时成年小虎走过的路是属于冬天的,旁边也尽是积雪;而流淌的河水,可以说明这至少是春末到深秋之间。因为林林变身的时候是冬天,湖面冻结了,而现在河水流淌。画面时间是不是又冲突了呢?
最后,(应该是林林)狼站在芦苇丛中看着成年小虎,此时积雪皑皑,芦苇花飞舞。积雪一般出现在深秋到初春的时节,而芦苇花一般是夏季盛放,两者的时间又冲突了。
虽然这是一个架空,但大量的逻辑冲突,也不太符合逻辑。那么是否会像《盗梦空间》一样呢?我们看到的现在时,其实也是过去时,因为未来(也就是实际的现在时)记忆出现了偏差,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逻辑冲突。
如果上述分析正确,那么也就解释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没有前因后果,毫无逻辑,故事性非常差的原因。而且还是一个层层嵌套,类似于《盗梦空间》的多层记忆结构。
理解了故事发生地点以后,我们可以想想第二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什么样的世界?
我们说故事发生在记忆里,记忆里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人与狼之间会产生冲突呢?二者为什么满是冲突呢?
因为在小虎的记忆里,这是一个冲突的世界,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一个不可调和的世界,那么想要打破这种局面的林林,必然会被这个世界撕得粉碎。而林林与小虎之间的情感羁绊也会被这个世界撕得粉碎,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可能有好结局一样。
狼群生活在山里,而人类生活山外,母狼让林林别去山外,而小虎爸爸则让小虎不要去山里。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却又像是在两个世界,一个在里,一个在外。而林林与小虎就是这座围城里的两个人,一个想进去,一个想出来。但当他们一旦打破这个平衡,那么就要受到对方阵营猛烈的冲击。
当林林回家的时候,故事里响起了一首乐曲,歌词名为:“白山黑水,濯我红心”。在传统意义上,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白山黑水也就是东北。可这是一个架空的故事,如果白山黑水不是有实际意义的代指呢?
那么这句歌词可以理解为这片土地,洗涤我的内心,让我保持纯粹的赤子之心。也可以认为山与水、黑与白,是冲突,是割裂。白山与黑水之间没有缓冲,没有灰色,有的只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的碰撞。
当林林回到栖身之所的时候,母狼给了她一份食物,那是一只兔子,然而特有意思的是这只兔子的颜色,它是黑兔子。我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为了躲避天敌,它们的肤色或者说毛色会尽量的向所在环境靠近。就像草原的狮子、雪原的北极熊一样。
然而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中,却出现了一只黑色的兔子,这是不合逻辑的,也可以认为这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冲突,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这个世界是碰撞的,是冲突的,是毫无逻辑的。而且在故事的最后,导演又将这种冲突集中展现,快速放大。
我们说小虎成年以后的剧情,有可能也是一段记忆,所以这里的时节紊乱、冲突,而这种冲突其实也是小虎记忆里这个世界的冲突。
网上显示东北4月底5月初春耕,而要像故事里已经略有绿意的时节,最早也要在5月底6月初的样子。可小虎劳作回来以后却穿上了雪靴,地面全是积雪。冬与夏(春末)在同一时间呈现,这是时间上的冲突。
而东北黑龙江每年会在4月开始解封,大约在五月中旬完全解封。而故事里的溪河流淌时,沿岸依旧积雪满布,冬与夏(春末)又在同一时间呈现,还是时间上的冲突。
林林出现时,身处芦苇之中,美不胜收,但是芦苇每年夏季开花,而沿岸依旧积雪满布,冬与夏的极端在同一时间呈现,让时间上的冲突达到顶峰;随之而来的是林林与小虎,隔溪相望,一站、一蹲,将整个故事的冲突推到顶峰。
所以人为什么杀狼?狼为什么躲人?因为这是一个冲突的世界,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也是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世界。所以人类杀狼,毫无理由;狼恨人类,毫无理由。
既然这是一个冲突的、秩序的,存在于小虎记忆中的世界,那怎么会是猎犬与狼的故事这么简单呢?
文字实在太多,所有的内容讲下来以后超过了5000多个字,相当于看了一个大论文,所以分成了两期来讲这个事,下期给大家解释,为什么不是一个狼与猎犬的故事。不好意思,非常歉意!
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的话,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