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片太大卡嗓子,真是你太矫情吗?故意这样设计是怕人吃下去吗

清风漫语 2025-04-15 14:43:4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虽然人们的潜意识里都不愿意生病吃药,但每个人一生都要跟各种各样的药片打交道。这就很难不让人对药片的大小吐槽一番,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个头很大的药片,想必每个人都有过困难的吞咽经历。

药片为什么设计的这么大?就算是为了药效,设计成小一点的药片,一次多吞服几片,不也是一种方法吗?

要了解这些,先得从整体上来看一下药片究竟是怎么设计的。

成分、辅料、时间

药片设计的大小主要依据三个原则,其中之一便是成分。不管是治疗哪种疾病的药物,药物成分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应有效果。

但是药物千千万,每一种药物的剂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在生产药片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

因此,为了控制成分的多少,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生产,原则上给药片的大小划定了一个大概范围值。一般来说,药片的直径最小不会少于6mm,重量最少不会小于100mg。

按照这个基本的原则,然后根据每种药物的成分以及所需剂量来设计药片的体积大小。如果是剂量小的任务,设计的药片体积可能就小,反之就会稍微大一些。

但是这里边还存在另外一些特殊的情况,就是有些药物的剂量太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来,如果按照药物成分的实际剂量来设计,药片可能就会小很多。

所以,在设计生产的时候,还是得尽量让这种药片儿大一些。可是,不能往里边添加药物成分,那就只能往里边添加辅料了。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原则,药物的辅料。简单来说,辅料实际上就是来给药物增加配重的。比如女性常用的一种紧急避孕药,每片药的实际药物成分只有0.75mg。

如果只有药物而没有辅料,用肉眼都很难看到。所以为了便于生产,就得添加淀粉、乳糖等辅料成分,从而增加药片的体积。

再比如常见的布洛芬片,由于药物成分的重量本就很大,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辅料。不过,很多布洛芬片还是做成了体积较大的片剂,这是为了减少服用药的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辅料的添加不全是为了增加体积,不同的辅料要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有些药物的味道很苦,在生产的时候就会添加糖衣片等辅料,以掩盖不良味道。

还有的药物在进入人体后,需要按照特定的时间来释放,可发挥药效。这时候辅料的作用就是要确保药物成分在体内释放的时候,能够按照即定的时间来执行。

这就涉及到了第三个原则,时间。药物在体内释放的速度以及在人体内不同区域释放,都要严格按照时间来执行。

就像阿司匹林肠溶片,设计之初就是要让药物在人体肠道内释放,而不是在胃里释放,所以在添加的辅料中,会专门为药物设计衣膜,这样药物在进入胃里后不会被提前消化释放。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是因为阿司匹林如果在胃里释放药效的话,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出血,导致溃疡形成。

类似的药物还有很多都是通过辅料的存在,尽量控制其在体内释放的时间,因为有些药物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的话,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毒副反应。

综上所述,药片在设计生产的时候主要是按照上述三个原则,这样一来,最终生产出来的药片体积就会有大有小,有些药片为了符合要求,也就会被设计的很大。

以上只是大概的情况,具体到不同的药物领域,药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遵循各种各样的细分规则。

大剂量就会有大药片

比如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降糖药,市面上的品牌种类也很多,有些药品企业生产的二甲双胍片,每一片药,甚至有人的指甲盖那么大。

足够大的剂量才能保证药效发挥,才能产生治疗作用,这就是一些药片很大的最直接原因。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时候通常都需要高剂量。

每天药物的剂量要达到500mg到1000mg之间,在剂量这么大的情况下,药物生产的时候基本上不用添加任何辅料,只有药品本身生产出来的药片就已经很大了。

有些品牌的二甲双胍片,每片药的尺寸可以达到9mm×10.5mm,一片药的剂量就高达1000mg。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针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由于所需的药物剂量更大,单片药物的剂量在生产的时候添加的就很多,最终药片的体积也就变得更大。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治疗传染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药物,有时候不是单一的成分,也就是所谓的组合药物。

简单来说,这种药就是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子组合到一个药片之中,这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效果,同时还要延长作用时间。

如此一来,药片的体积就会很大,最关键的是,在药片生产的时候,不同的药物分子还不能简单的融合在一起。

在生产药片的时候,需要通过辅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子隔离起来,经过这一番操作以后,药片最终生产出来的体积就更大了。

比如一种降压药全压达,它里边的成分就有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苯磺酸盐两种。为了确保两种药物分子不融合,药片在生产的时候采用的是双层结构,于是药片的体积相当大。

除了药物剂量之外,辅料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配重,但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的时间。

控制了时间,控制不了药片体积

现在的药物中有各种各样的缓释片,缓释本身就是要确保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在特定的位置开始发挥作用,同时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只有药物本身是不行的,就需要特殊的辅料来发挥作用。辅料的类型很多,最常见的有崩解剂、控释聚合物、润滑剂、稀释剂、粘合剂等等。

发挥缓释作用的就有释放阻滞剂,像人们常用的布洛芬,在制作药片的时候就用到了一种叫乙基纤维素的辅料,可以在人体内达到缓释效果。

这些辅料使用的比例也是经过相当严格计算的。如此一来,就会占据一定的体积份额。布洛芬中控制缓释的辅料,它的比例就达到了药片总体积的12%。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对于一些较大的药片,医生还会同意患者掰成两半或者几瓣来服用,但是现在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药品,医生并不建议掰开服用。

因为一些药物掰开服用的话,就会破坏药物成分,最终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发挥效果。可这样一来,要确保药物在体内发挥各种作用,由于生产的时候添加了多种辅料,从而就很难控制药片的体积大小。

这就是一些药片体积很大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说,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的时间,但是控制不了药物体积的大小。

也因此,面对大药片,你觉得吞咽困难,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喉咙太细,可实际上,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一半以上的服药者经历过吞咽困难

美国的一家大学医院,曾经对99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八成以上的人每天至少要吃4片药,这其中半数以上的人发生过药物吞咽困难的情况。

要么就是多喝水,或者是反复吞咽几次,才能将巨大的药片艰难地咽下去。20%的人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药片太大,而且绝大多数人也都讨厌体积很大的药片。

很多人宁愿吃几个中等大小的药品,也不愿意吃一片体积很大的药品,这种情况在美国还不是个例。

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公布过一项数据,估计全美超过1600万人在吃药的时候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

除了美国,英国医学界针对社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有40%的人经历过吃药时的吞咽困难情况。

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1500人中,有212人觉得有些药片的体积太大而难以下咽,这一比例达到了14%。

甚至一家日本的药品企业还收到过大量的投诉,主要就是针对药片体积太大而难以下咽。从上述情况就能明显看出来,药片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现象。

药品企业的研究也发现,圆形类的药片直径一旦超过8mm,患者就会觉得难以下咽,如果是长形的药片,长宽高的总和超过了2.1cm,也会发生吞咽困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此前还向药企建议,药片的体积最大不要超过22mm,一旦超过了这个临界点,多数人服药就会感到吞咽困难。

结语

药片体积的大小是经过严格计算后的结果,那些大的药片,从其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就需要这么大才行。

所以药片的设计遵循着科学而理性的原则,但是人在服药的时候,凭的是主观的直觉感受。药片体积过大,不要说吞咽,就是刚看到它的时候,都会产生恶心干呕的感觉。

怎么缓解理性和主观之间的矛盾,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提供的多数建议,无非是在吃药的时候,通过大量喝水,让水流带动药片顺利吞咽下去。

因此,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体积大的药片还是会带来吞咽上的困难,除非是未来的医学技术进一步发达,人类不用吃药,而是通过别的方式就能治疗疾病。

参考资料:

《反人类的巨大药片到底为啥要设计成这样?》 新周刊 2025年3月15日

《揭秘药片为什么有大有小?》 生命时报 2015年7月15日

0 阅读:0
清风漫语

清风漫语

让清风携着我的话语,吹散生活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