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四)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09-02 10:53:40

原文:爱曰:“先儒论六经,以《春秋》为史。史专记事。恐与五经事体终或稍异。”先生曰:“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 精 讲 \

徐爱说“先儒论六经,以《春秋》为史。史专记事,恐与五经事体终或稍异。”

就是说《春秋》是叙述的,是记载事情的,是叙述体的,与五经的体例不合。

王阳明先从一致角度说,其实是一样的:“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这就能看出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物一体”哲学的作用了。

本来事情是事情,道是道,但是王阳明就把它合并为一,事也就是道,道也就是事,叙述的历史说的是事儿,你从现象上看,它属于史书,但是它体现了治乱兴衰之道,从这个角度看它又是经。

事是道的一种表现,道是事里边含的理,这样就纳史成经了。虽然说五经亦史,《春秋》亦经,表面上好像是把经和史放成一块,其实它的用心、它的本意是把史变成经。就是把物变成心,心外无物,就是摄物为心。

下面举例子,“《易》是包牺氏之史”,这话人类学家爱听,“匪寇婚媾”,把它作为古代的诗歌。把《周易》看作包牺时代的史书,因为那里面记载了一些生活场景和片段。

《尚书》是尧、舜以下的史,但是它跟《春秋》又不一样,《尚书》里面有好多制度性的东西。《礼》《乐》 是三代的史,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说:“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王阳明五经皆史的说法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后来有一个史学家,就是写《文史通义》的章学诚,他说“六经皆史也”,把经书变成一个学术理想的东西。

王阳明五经皆史,史也是经,是把史书吸纳为经,从事情里去总结道,目的还在弘道,还在返朴还淳。王阳明的返朴还淳,有返本开新的能量,跟“修得此心不动”,什么都回到道上来,然后碰见事了再随机而动,是同一理则,这是王阳明的一种智慧。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