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在本月初,拉锯了近两年的海信视像诉TCL商业诋毁纠纷案宣告了终审判决,最终以TCL赔偿海信200万元、并在官方微博刊登道歉声明并置顶15天收场。
案件发生在2019年12月1日,TCL在其官方抖音账号发布短视频,直接设计了一个消费者购买激光电视被坑的故事,在故事中,为激光电视扣上了“见光S”“SJB”以及“奇怪的电视”等诋毁性的词语,而在提到自家TCL电视的时候用到了“100分”以及“够大够气派”等夸赞性的词语。两天后,还将这则视频转到了“TCL电视”的官方微博上。
如此直接地诋毁,海信迅速将TCL告上了法庭。TCL虽然把这则视频进行了删除,但在已被取证的状况下,依然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个官司下,也映射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物种,激光技术路线从电视厂商最初的“看不懂”,到如今的“百家争鸣”俨然经历了180度的大转弯。目前TCL还未做激光电视领域的布局。
五年复合增长率213.8% 激光电视产业崛起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激光电视在2015年到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13.8%,超越了所有电视品类,成为了增长最快的“新物种”。而根据全球知名调研机构Omdia统计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以海信、长虹、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牢牢占据了全球激光电视市场出货量的60%。显然这一次席卷全球的电视技术革命是由“中国军团”发起的,这足以让每一位国人都扬眉吐气。只可惜在激光电视赛道中,却不曾出现TCL的身影。
再把时间向前推进,2016年在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引导了未来彩电业转型突围的重要方向。因此“嗅觉”灵敏的各大彩电企业,纷纷在2016年转向激光电视赛道,一年内激光电视企业就多达34家。五年下来,2020年激光电视产业吸纳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家,甚至吸引了索尼、三星、LG、惠普等“日韩美”系企业加入。
激光电视产业是“十四五”规划重头戏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当激光显示与第三代半导体共同列入科技部“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等重点专项清单后,以海信为代表的激光电视阵营则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申请了国内外专利1366项,在核心的光学引擎方面已实现100%自主研发,整机生产制造环节也完全自主可控,并计划五年内通过共享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加快推进激光电视产业的发展。
很多人误以为海信在激光电视品类的成功是“选对了赛道”,殊不知它是这个品类的创造者。在2007年,海信义无反顾投身到激光显示技术这个空白领域,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条件下探索前行。2021年,在激光光学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李文宗博士带领7人团队加入海信,助力海信迅速攻克了激光电视从光学引擎到模组等多个技术难点,并于2014年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从2007年到2014年的整整七年间,海信激光电视团队忍受了难以想象的质疑,终究换来了海信在激光电视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2021年中国激光显示产业峰会上,GFK中怡康发布了《中国激光电视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激光电视增长较快,线下市场同比增长45%,也将成为2021年各大电视企业布局新品的重点。未来电视市场将成为“哑铃形”结构,而激光电视势必会满足高品质一端的用户需求。
更令产业链兴奋的是,此次峰会还首次发布了由海信牵头及参与制定的五项激光电视团体标准,明确了光机模组、屏幕发声、匀光器件、波长转换器件以及平面和曲面光学元件等激光电视核心部件的技术标准,为激光电视产业升级和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有媒体曾做过一项统计:中国PC企业(联想)做到世界第一用了28年,中国冰箱企业(海尔)做到世界第一用了23年,中国空调企业(格力)做到世界第一用了15年,而中国企业(海信)把激光电视做成一个成熟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只用了短短14年,这在全球显示产业链都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同时,激光电视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早已突破一百家,不乏索尼、三星、LG、惠普在内的国际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