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了30年!这部电影,今终于像《大话西游》一样,熠熠生辉了

元冬说娱乐人物 2024-10-11 02:23:45

说到好电影,你们第一个想到的是啥?是不是《阿凡达》或者《泰坦尼克号》?可是今天咱们要说的不是这两部电影,而是一部被低估了30年的宝藏电影——1994年上映的《梁祝》。

没错,这个故事就是你们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过别急,别被老掉牙的戏码蒙蔽。这真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老故事。

这部电影和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都有过默默无名的过去,但如今都已经生辉热度不减。

1994年的时候,徐克导演大胆地想将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搬上银幕。当时的观众们都感到惊讶:徐克导演不拍武侠片了?改拍文艺片了?票房自然就不太理想。

要知道,那个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徐克刚拍摄完《青蛇》,张曼玉、王祖贤的搭档就男女通杀。大家都在翘首以盼《青蛇》的续集,结果徐克来了个急转弯,拍了一部《梁祝》。

然而,岁月却是一把精准的筛子。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重新审视这部《梁祝》,无异于在浩瀚的宝藏中找到珍宝。徐克以其独具匠心的手法,将这个古老的故事予以更新,赋予了它深度的内涵。

新鲜的方式究竟是什么呢?且听我慢慢向您道来。

首先,徐克在创作时处理了很多细节方面,如电影开场后的祝英台,罐子里装的是一只无法飞翔的蝴蝶,而她学走路的时候还捆着一根绳子。

祝父的化妆和他说的话都暗示了她后来的命运。他第一次出场就涂脂抹粉、念叨着“欧阳家族就因为抹得红光满面,官运才那样亨通!”这一下子就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其次,徐克在情节设计上的大胆创新依然是一大亮点,他颠覆了传统版本中祝英台是个学霸的形象。在徐克的电影里,祝英台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主儿,表明她并不喜欢读书。

这么改写后,祝英台变得栩栩如生。

在《梁祝》故事中,徐克大胆又敏感地质疑了一个重要问题:梁山伯究竟是在知道祝英台是女子之前,还是之后才爱上她的?

因此,30年前的《梁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深刻探讨爱情本质的哲学片。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在一个狂风大作,乌云压城的夜晚,祝英台(杨采妮饰)趴在琴边,手中紧握着一封血信,在梁山伯的坟前痛哭流涕。

这景象,让人光是想象就感觉到如心碎般的痛苦。杨采妮的表演,没有复杂炫目的技术,只是朴素无华,但却深深地触动着观众的心。

那种痛得撕心裂肺的感觉,似乎要穿透银幕,传达到每一个观众的心中。

再看看周围的人,他们一个个像戴着面具的陶俑,麻木不仁,这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而祝英台的赴死则显得更加慷慨壮烈。

她用最后一支舞,将无法言说的爱情和自由抱在怀中。这时,黄霑大师创作的《梁祝》曲调响起,再配上他的新词:"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看着画面,听着这歌词,简直就是绝配!仿佛整个人都要被带入到那个悲壮的场景中去了。

但是,别以为这就结束了。徐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止步于悲情,而是在祝英台跳坟的那一刻,整个画面突然变得明亮起来。

夕阳下,若虚和尚抛洒了一对祝英台闲暇时画的纸蝴蝶,纸蝴蝶随风而舞,竟变得栩栩如生,美得让人窒息。

这部剧不仅仅在描绘一个悲剧结局,更在表达爱情的本质。 徐克利用这种手法传达出: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的。

即使肉体消亡,我们的灵魂也能化蝶双飞,永远在一起。这种表达在今天仍然震撼人心。

你看,徐克在这里还玩了个小心机呢。祝英台的泪水和雨水洗掉了她的浓妆,露出了原本的纯真面貌。

再说说音乐。这段戏里响起的《梁祝》曲调,并非只是简单的重复。徐克找来了黄霑大师填了新词,"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这句词写得多绝啊!一下子就把爱情的永恒给点出来了。

你们觉得,这样的爱情,是否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为了爱而痴狂,为了爱而愿意赴死,最后甚至灵魂相守,永不分离。

30年过去,这段戏剧依旧感人至深。这就是优质电影历久弥新的魅力,它不仅仅在讲述故事,更在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对爱情的向往与理解。

老铁们,咱们刚刚聊完了《梁祝》的结局,现在让我们倒带回去,看看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怎么开始的。

约公元337年,名叫祝英台的女子为了求学,选择女扮男装混入书院。正是在此环境下,她遇上了梁山伯(吴奇隆饰)。

在传统版本里,祝英台是个学霸,一进入书院就成为老师的红人。但在徐克的电影里,祝英台完全不同,她是个调皮捣蛋的人,非常厌倦读书。

你们猜猜她为什么要去书院?这还不是因为她老爸怕她嫁人后丢了脸,为了逼她去才使出这个主意。这么一改,祝英台瞬间就变得栩栩如生了。

再来谈一谈梁山伯。吴奇隆这张脸,仿佛就是为书生角色特地制作的。他的目光流露出清澈,自带书卷的气息。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的长相比杨采妮还要精致。两个人站在一起,还真有点儿分不清谁是男谁是女的。

徐克在拍摄这段感情时下了很多功夫。注意看,祝英台入学和梁山伯赴考的场景,一个在高处走,一个在低处坐,动静结合,高低错落,真是让人感觉很有层次感。

另外,学堂敲钟和背对背读书的场景,也是这样的构图手法。

在观看祝英台时,你们注意到了吗?她罐子里的一只蝴蝶无法展翅,她在学走路的时候,脚上还绑着绳子。

故事中最出彩的一幕绝对要提到摔琴罚站的那一场戏。祝英台因为犯了错被罚站,梁山伯弹出琴弦安慰他的好兄弟。然而他却没想到,这一弹,居然拨动了两个人的心弦,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纠葛。

从这个时刻起,祝英台不再那么傻乎乎的了,她表现出少女怀春的兴奋和忧虑。这一幕戏堪称整个电影的转折点。

你们感受到了吗?徐克把这段校园生活拍得既青涩又甜蜜,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但是别忘了,这段发生在公元337年的故事,徐克导演特意安排祝母和尚聊天,话题与西晋灭亡后南渡的士族有关。

这么一说,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就显得立体多了。

徐克这个导演真的太厉害了,他把一个已经存在了千年的故事,拍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因此,《梁祝》的独特魅力,除了悲剧结局,更在于它细腻地描绘了爱情最美好的开端。

嘿,我们得聊聊《梁祝》故事里的一个大"Bug"。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梁祝》故事中千年以来最大的谜团了,如果在知道她是女儿身之前,那就是同性之爱吗?如果知道之后,又要如何解释之前的那些亲密互动?

然而,徐克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反而在电影中进行了一个大的操作。他不仅仅是歌颂了男女之爱,更是通过巧妙地安排何润东饰演一个清秀的书生,与梁山伯之间的眉来眼去,暗示了同性之情。

你们是不是疑惑,徐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啊,他就是通过电影这部途径在告诉我们:纯粹的爱情是无关性别的。

再来说说时代背景。《梁祝》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阴柔男风非常流行。徐克这样设计,其实是在还原历史,让整个故事更加可信。

然而,徐克的非凡之处又不仅限于此。在原创故事中,梁山伯到祝府求婚时才知道祝英台的女儿身份。然而在电影中,祝英台在长亭分别时便直接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这一改,完整的修复了那个"大坑"。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次的改动并不简单。它使得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感情变得更加的纯粹。无论是之前的兄弟情谊,还是之后的男女爱情,都是从内心深处产生的真挚情感。

《梁祝》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了。

30年前徐克就大胆地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先知。这部电影在今天重新焕发光彩,因为它讨论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依然前沿且有意义。

所以说,《梁祝》的这个"Bug",并不是它的缺陷,相反的,在这部作品中,融合了许多新元素和新元素,让人有机会重新思考爱情的定义,进而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各位老铁们,咱们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现在是时候进行一个总结了。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在1994年的时候,徐克便敢于大胆地呈现了这个故事中最隐秘的情感。那会儿,谁能够直接而赤裸裸地谈论爱情的本质?又有谁能够挑战传统的爱情观念呢?然而,徐克却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

而如今,人们对于性别平等、多元化的讨论已经热火朝天地进行起来。徐克30年前的电影《梁祝》无疑是超前于时代,甚至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依然被视作经典。

记得曹禺老先生曾经说过:“真正好的戏,不在于让观众跟着你一起落泪,也不是表演结束后观众满堂的热烈掌声。”

而期望观众在走出剧院后,能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思索。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人们常常会思考门当户对、灵魂相通、男欢女爱或是超越性别的纯粹感情等不同的回答。在当前社会中,这些问题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梁祝》不仅仅是在讲述爱情故事,徐克通过描写祝英台父母的矛盾以及书院的细节,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因此,好电影犹如陈年老酒,愈放愈香。《梁祝》能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并非偶然,徐克的这部影片能在30多年后再度焕发新生,亦不是巧合。

这个故事深刻的描绘了爱情的各个方面,无论在任何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样的优质影片,不应该被埋没,也不应被低估。

0 阅读:51

元冬说娱乐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