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误区科学防治慢阻肺

新黄河 2024-11-20 17:11:14

新华社重庆11月20日电(记者周闻韬)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防治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误区?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

“慢阻肺是因呼吸道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物环境下,致使呼吸时气流受阻、肺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种疾病。”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熊福表示,慢阻肺不仅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等患病风险。

“有观点认为,只要胸片正常就不会得慢阻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熊福说,慢阻肺患者早期胸片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肺纹理增多或紊乱等一些非特征性改变,部分慢阻肺患者即使已经出现咳嗽、咳痰或气短等不适,胸片检查时仍可表现为大致正常,这也是导致慢阻肺漏诊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胸片对早期慢阻肺的诊断意义有限,肺功能检查才是金标准。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虎表示,对慢阻肺认知的另一大误区是患者一定会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慢阻肺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或气喘,其中咳嗽、咳痰常较早出现,一开始并不明显,发展到气流受限会伴有呼吸困难,多在感冒、受凉后诱发加重。”罗虎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早期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肺功能已经在缓慢下降。因此,建议长期吸烟、接触粉尘的高危人群定期完善肺功能检查。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在坐诊。新华社发

记者了解到,有的慢阻肺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用药后症状好转只能说明治疗有效,并不代表肺功能的回升和稳定,随意停药会导致肺功能出现进行性下降。建议相关患者要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熊福说。

慢阻肺患者能否运动呢?罗虎表示,科学运动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慢阻肺患者的运动量应遵循递增原则、量力而行,当感觉呼吸不畅及心跳过快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后方可继续。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可考虑有氧与力量相结合,全面提升身体抵抗力。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