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中老铁路建成开通已经一年零三个月,其强大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都已经开始散发辐射出来,令人瞩目,让人鼓舞——
截至2023年1月31日,中老铁路开通以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20000列,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大幅缩短了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方便了沿线百姓出行,为沿线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引爆云南旅游热流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累计发送货物超1200万吨,货运品类已达2000余种,辐射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新加坡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了快速便捷的物流通道,促进了雨林经济的发展和沿线经济带的快速形成;带动了老挝十余万人次就业……
中老铁路这条由中老两国从思想价值、理念共识、务实合作、未来展望四个方面构造与实施的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项目之一的铁路,已经超越中老两国双边合作范畴。
不仅连接着中国,还将连接泰国乃至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泛亚铁路网,对整个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亚太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新机遇,成为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样本典范,其带来的“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示范效应,也正逐步显现——
因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联系愈加紧密和谐,它不仅事关中老两国人民利益福祉,也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它不仅反映了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引领、政治推动、各方参与的鲜明特征,也以此为以“一带一路”为有效纽带的“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打造,提供了成功的范本。
从昆明起端的中老铁路的经济功能带动的政治功能如此强大,云南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用心尽力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就成为一种经济必然与政治必然。
对此,云南已经建立了强有力工作推进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举全力将中老铁路作为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大抓产业培育,加强对内对外招商引资,谋划建设中老铁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相结合,积极承接上海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做好初级产品进口及落地加工文章,加快发展跨境旅游,推进与南亚东南亚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建设高水平物流体系,硬件软件一起抓,推动货物、人员通关便利化,打造中老班列集结中心和货源组织中心,推进沿线物流枢纽、配套路网和园区专用线建设,发展多式联运,布局建设海外仓,提高物流效率、运力和货源组织能力;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民心相通,在中老铁路沿线建设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讲好中老铁路故事,打造共享发展样板。
云南已经站在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高度,确立了进一步做实做强中老铁路这篇中老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抓手”大文章的云南路线图:
近期,持续扩大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2023年发送旅客1000万人次以上、运输货物1300万吨以上,并适时开行跨境旅客列车。远期,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50个重大项目,促进“澜湄快线”与中欧班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等有机衔接。
加快建设昆明国际陆港,打造昆明—磨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拓展中缅、中老泰印度洋多式联运线路,促进滇越太平洋海铁联运扩容提质,建设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众所周知,由中老铁路带动建设的中老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抓手,是"一带一路"倡议在老挝及中南半岛推进的重要引擎。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个国家积聚自身的战略力量,或者通过合作联盟壮大区域力量,国际格局不再是单极或者两极格局了,而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朝着多极化,均衡化方向发展。
为了发展好中国与小周边和大周边国家的关系,我国制定了大国地缘政策,周边地缘政策和区域地缘政策,中老铁路正是从战略角度而衍生出的一项地缘政策。
云南借用中老铁路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深化澜湄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合作效益外溢到文化、社会等领域,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世界命运共同体提供“先行先试”的榜样。
此站位,高!
作者|海外舆论场风控研究员 梁恩洪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