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我砸钱!我硬刚!我后悔了……话说这西汉打匈奴,那真是“花钱如流水,打架像拼命”。你看汉高祖刘邦,好不容易熬出头了,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得差点儿唱凉凉。
得,惹不起躲得起,咱和亲,送公主,赔笑脸,啥都行,只要别打我。这口气一憋就憋到了汉武帝,这位爷脾气火爆,大手一挥,卫青、霍去病,给我上!狠狠地打!
好家伙,这一打,匈奴是满地找牙,汉朝的威风是立起来了,可国库也空了,百姓也苦了。晚年的汉武帝估计也琢磨过味儿了:我这打得是不是有点儿猛?于是赶紧休养生息,这花钱的事儿啊,还是悠着点儿好。后来汉宣帝的时候,匈奴消停了,大家伙儿过了一段太平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王莽这哥们儿一上台就作妖,非要把匈奴往死里得罪。结果,东汉建立的时候,匈奴又成了老大难。东汉:等等!让我先看看剧本……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那可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刚打完仗,国家比脸还干净,哪经得起折腾?所以,对付匈奴,他选择“稳住,我们能赢”。
首先,刘秀这招叫“敌不动,我不动”。匈奴来骚扰?行,我撤!把边境的人口往南迁,让你抢都没得抢。
匈奴一看,这仗没法打啊,抢不到东西,还白费力气,干脆也歇着了。然后,刘秀就开始“看戏”。匈奴那边,单于一死,内部就乱成了一锅粥。南匈奴一看,这不行啊,跟着北匈奴混没前途,干脆投降东汉得了。
刘秀一听,哎呦,这感情好!西汉花钱买和平,我直接“化敌为友”,省钱又省力。高手过招,点到为止这南匈奴投降之后,刘秀也没亏待他们,好吃好喝供着,还让他们住在边境,慢慢适应汉朝的生活。等时机成熟了,再把他们的兵权收回来,变成自己人。除了南匈奴,刘秀还拉拢了乌桓和鲜卑。
这两个部落本来就被匈奴欺负得够呛,现在看到东汉这么厉害,立马就投奔过来了。刘秀答应给他们经济支持,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条件只有一个:帮我打匈奴!这下好了,北匈奴四面楚歌,以前在草原上横着走,现在是寸步难行。等到窦宪带兵出征的时候,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汉军主力加上南匈奴、乌桓、鲜卑的联军,这阵容,北匈奴哪顶得住?稽落山一战,北匈奴彻底完蛋,残余势力只能往西逃窜,最后连漠北都待不住了,只能远走他乡。西汉打了二百多年,累得半死,才勉强把匈奴压制住。东汉不到一百年就彻底解决了问题,还没怎么伤筋动骨。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