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尅点饭,看你最近咋瘦了。”“沈警官,来家里坐坐拉拉呱。”时值初冬,寒意渐浓,一位民警瘦高的个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在辖区村落进行入户走访时,脸上不时流露出温馨的笑容,周围群众都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这位民警叫沈成,今年40岁,是江苏省邳州市公安局新河派出所副所长,他深耕社区工作12年,用爱心和责任心成为了群众的心里的“自家人”。
“和小沈在一起很舒心,就像自家人一样”
“沈成,刘大爷来看你来了。”每逢农村集市,77岁的刘大爷便会踉踉跄跄地来到新河派出所找到沈成聊聊天,看看沈成最近过得咋样,时间一长,派出所同事见到刘大爷来了就知道是来找沈成的。
刘大爷想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办理户口,因为时间久远很多资料早已丢失,沈成便开车带着他去各个单位办理相关手续,有时赶上饭点,沈成便带着刘大爷到面馆吃碗拉面。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最终将孩子的户口本送到刘大爷家中。
“和小沈在一起很舒心,就像自家人一样。”刘大爷笑着说,“把我这个糟老头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那不就是自家人!我就想顺路来看看他,心里舒坦!”
“自家人”是群众最朴素、最真挚的称谓。沈成说:“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会把我当亲人,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对他们来说都是人生大事。”“小户口”被沈成变成联系群众的桥梁,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派出所响当当的“服务品牌”,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沈成已经办理了14000余件户口,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沈警官为人一股正气,我相信他”
“老程,这院墙谁砸的啊?”“我砸的,找界桩,在他们家东屋底下,没有界桩我家怎么起院墙?”老程说。
原来,老程和堂弟小程两家是邻居,老程家想重新翻新房屋,两家对土地界限问题起了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为了妥善解决这一纠纷,沈成找来几位跟两家熟悉的老乡和村干部,了解两家界桩的事情,通过聊家常的方式逐步摸清了俩人问题的症结,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劝导。
“沈警官为人一股正气,我相信他!”经过多次协商,见到老程拍着胸脯保证,沈成这才放下心来。最终在沈成的耐心调解下,两家目前都对保持现状表示认同。
“土地边界纠纷是农村常见矛盾,有时为争一口气,双方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先把这口‘气’纾解掉,矛盾就有办法化解了。”沈成告诉记者,土地纠纷、邻里矛盾、打架斗殴等警情,是每一位社区民警都逃不开的难题,群众最害怕“拉偏架”,不偏不倚,公平合理是有效调解纠纷的关键。
多年来,沈成在大大小小的纠纷中总结了一套 “耐心、用心、将心比心”工作法,他用接地气的方法“拉家常”,设身处地为他们出谋划策,用实际行动融入群众,让群众擦亮心里的那杆秤,今年已经调解纠纷40余起。
“那么好的民警去哪找啊,我们不想他走”
“我们辖区老年人居多,因独居而产生的走失、突发性疾病、邻里纠纷、电信诈骗等警情多发,给沈成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沈成却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新河派出所所长李辉介绍,沈成管辖四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18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了24%以上。
在一次走访中,沈成了解到辖区没有理发店,村民只能到镇上理发,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路程,“理发难”成为村里老人的一件“头疼事”。沈成便购置理发工具,在警务室设立“便民理发站”,为50周岁以上群众免费理发。在理发的过程中,沈成向老人们讲解安全常识,宣传防电信诈骗知识,用简而易懂的方法讲解法律法规,让老人听得懂、看得明、想得开。
沈成多年的社区工作,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潜移默化间改变辖区治安状况。各村治安积极分子都成了派出所的“小喇叭”,白天反诈宣传,夜间巡逻防护,群众自发参与其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近两年来辖区电信诈骗零发案。
因工作突出,2020年11月,邳州市公安局准备将沈成调到城区派出所工作,得知这件事后,多名群众自发来到新河镇政府,在《为新河人民留住这个民警》的请愿书上,写下名字、按上手印,整整填满了两张A4纸。望着满页名字与手印的请愿书,沈成百感交集,真切体会到自己工作得到了“亲人”的肯定与认可。
“那么好的民警去哪找啊,我们只想留下他!”薛湖村村民张大爷说,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拼,留下来的老人可没少麻烦他,孩子上学、户口迁移、生病住院、走失迷路……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找到小沈,他准会第一个跑前跑后帮忙,比亲人还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通讯员 王野 杲昶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