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日晚上11点钟了,儿子还躺在沙发上打游戏。从8点到现在,3个小时过去了,他都没挪一下窝。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猛地一把抢过他手中的手机,质问道:“你到底还写不写作业了?早就让你写,你就是不听,你看现在都几点了!”没承想,我这话音刚落,儿子一下子就火冒三丈,“噌” 地一下站起身来,冲着我大声怒吼道:“在你眼里,我做什么都不对!”随后,便转身气冲冲的跑回自己的房间,“砰” 的一声关上房门。我被气得浑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自从儿子升入高中后,就像变了个人。小学到初中,他一直都是众人眼中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听话又懂事,谁见了都得夸上几句。可自从他儿子考进重点高中后,情况就急转直下。
为此,从小到大,我就对儿子严格要求,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我心里那个完美的样子。学习上,我给儿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除了学校的作业,我还要给他布置额外的练习题来拔高。另外,课余时间和周末,都被我安排得满满当当,绝不浪费一点时间。生活上,我也绝不放任儿子自流,给他立很多规矩。
比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衣服玩具得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手乱扔;写作业的时候不能扭来扭去;吃饭不能离开桌子;走路不能拖着鞋在地板上蹭;不准拉着门玩耍……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认为父母越是严厉,越容易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说实在的,儿子以前确实都是按着我的要求做的,基本上我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挺乖巧听话的。可令我不明白的是,一向懂事、优秀的儿子,怎么现在像变了一个人?
起初,我认为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毕竟刚上高一,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而且还是重点班,周围同学都很厉害,竞争激烈,儿子一时不太适应,这也正常。于是,我便安慰他,让他别着急,只要课下再比别人多花些功夫,肯定能有进步。另外,我还专门给儿子请了家教,想着这样双管齐下,成绩总能提上去吧。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儿子的成绩不但没上升,反而一个劲儿地往下掉,动不动就请假不去上学。
眼瞅着这样下去不行,我就想趁着假期带儿子出去旅游,散散心,顺便也给他鼓鼓劲。一路上,我都跟他在讲,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条件那么苦,却还是没日没夜地学,终于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告诉儿子,越是遇到挑战越要迎难而上,而不是选择逃避……本以为能借此激励儿子,哪晓得我话还没说完呢,儿子就一脸嫌弃,捂着耳朵根本不想听我唠叨。出去那几天,只要我一开口,他就变得特别烦躁。好好的一次旅行,就这么不欢而散,弄得大家都没心情,最后只好败兴而归。
就好比孩子做一件事时,家长老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好。不停地挑错,嘱咐这嘱咐那,唠唠叨叨,从来都没有真心实意地认可孩子的努力和成果。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感觉自己很没用,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人也变得越来越叛逆、越来越自卑。最后,甚至自暴自弃,用不上学、躺平摆烂这些法子,专门跟父母对着干。其实,家长这么做表面上是爱孩子,觉得是在为孩子付出和牺牲,实际上是在照顾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那就是想把握一切的掌控感。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而我,当时只想着怎么把他的成绩提上去,压根没太在意他内心的感受。虽说我也会安慰他、鼓励他几句,可实际上,还是嫌他不够努力、吃不了苦,挑他的毛病。儿子感受不到我真正的关心,心里就更加抵触,变得越来越叛逆,故意和我对着干。差点亲手把儿子养废掉,我才明白:原来最愚蠢的教育,就是不停地挑毛病、否定和纠正孩子。事已至此,我必须做出改变,帮助儿子走出困境,重拾自信。具体做法分以下3步:
1、学会“闭嘴”,给自己松松弦,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多点包容心。过去,我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完美无缺的模样,殊不知,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得太完美,那才是有心理问题的!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的过程,大人都做不到的,更何况是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好的习惯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我天天在后面纠错就能改的。
想想以前,我老是揪着儿子那些小错不放,其实是因为我自己内心太匮乏,太紧张,太焦虑!对儿子抱了太高的期望,眼里只看得见他的不足之处,急急忙忙地想去纠正他,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其实,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大概只有20%的错误是需要马上改正,另外那80%的错误,是要在孩子的成长中慢慢学习的。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5次认可肯定+1次批评纠正”的原则,这样,我们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才会真正有力量,孩子也才真正听得进去,真正用心去改。否则,纠正太多,说教太多,孩子都麻木了,对我们的话“左耳进、右耳出”,根本起不到纠正的作用。所以,不能太心急,适当给自己松松弦,多些包容心,该 “闭嘴” 的时候就得闭嘴,让孩子顺着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到了吃饭的时候,儿子刚夹起一块肉,我就立刻开口:“不能光吃肉,青菜也得多吃点儿!”总之,无论事情大小,我总在挑儿子的毛病,然后让他去改正。我原本想着,只要我时刻盯着他,一发现错误就马上帮他纠正过来,他就能变得越来越优秀。可实际上呢,就因为我这样过度的纠正,儿子整天都心力交瘁,如履薄冰,结果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内耗当中,当然也越来越讨厌我。
但这次我没这么做,就由着他睡。到了中午该吃饭的时候,儿子大概是闻着饭菜的香味,自己就起来了。看见我把饭菜都摆上桌,他洗刷完洗刷完就开始吃。我也没像平常那样去纠正他:起床之后应该先去喝一杯温水,再吃饭,不然肠道不蠕动……而是选择闭嘴,开开心心地和儿子吃了一顿午饭,能明显感觉到儿子心情挺好的。吃完饭,不用我催,他自己就主动去看书了。
就说晚上,虽然儿子有时候会熬夜玩手机到很晚,但有一天我注意到:当他准备睡觉去洗漱的时候,看到我们都已经睡了,他就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帮我们把卧室门关上,怕打扰到我们休息。还有在周末去奶奶家吃饭的时候,儿子也会主动去帮爷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像帮忙摆放餐具、收拾桌子之类的。
看到这些,我心里既温暖又有些愧疚。原来儿子有着这样善良、体贴的一面,以前我怎么就没发现呢?现在,我对儿子的策略就是,赞美加正面积极地引导。比如:儿子,你能顾及妈我感受,真体贴;现在回到家,你能做到先完成作业再玩,真自觉;这几天你都早睡早起,能这样爱惜自己的身体,真不错……
要知道,所有美好的光芒,都是在爱的关系中自然养成的。我一定要让儿子清楚地明白,不管他学习成绩如何,是好是坏,妈妈对他的爱都不会变,给他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