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受冲击!免签国家越来越多,穷游没素质的老外也越来越多

不可史疑 2024-12-05 16:06:53

文|不可史意

编辑|不可史意

自中国扩大免签政策的范围后,世界各地的人都争相来到中国旅游。

不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来到中国,我们都会以诚相待,而且还会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

不求他们“以德报德”,只求其不“以怨报德”,但事实证明:终究是我们错付了!

随着来到中国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那些“穷游”的老外低素质的行为也被一一曝光。

看到他们在中国的种种行为,我们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

地铁里的“异域风情”

中国的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血脉,一向以其高效、便捷和秩序井然闻名。

在拥挤的车厢内,乘客们习惯自觉排队、给老幼病残让座,甚至在高峰期也很少出现争执,然而,当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乘上地铁,这片熟悉的空间开始呈现一种别样的“异域风情”。

只见地铁上,三位外国游客在地铁上悠闲的做着,其中两位还比较正常,除了身子前倾有些影响旁人过路、书包放在地上堵住过道外,也没有什么太“过火”的行为。

但是那位穿白色t恤的外国人,简直素质堪忧,直接将脚蹬在扶手上,虽说脚部的位置比较低,却也严重阻碍了人们过路,并且还会对小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男生的“大老粗”行为尚且可以忍受,但这两位光鲜亮丽的小姐姐的行为更加“令人发指!”

她们连鞋子都不脱就把脚放到地铁座椅上,而且还面对面坐着,原本能供6、7个人坐着的地方,现在却被她们两个人霸占,让人无语至极。

有网友讽刺的很到位,“地铁变成了他们的私人客厅了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乘客的普遍行为,在同一个车厢里,你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为乘坐轮椅的乘客让出空间,或是在车厢广播响起时,迅速调整站位以给上下车的人让路。

高效有序的乘车习惯,甚至让一些外国游客初来乍到时感到惊讶,然而,一部分人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不成文的规则。

在拥挤的车厢里,某些外国游客会因三两人并排站立而挡住通道,或者毫无顾忌地打开大包小包整理随身物品,引发了不少乘客的抱怨。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游客竟将地铁视为流动的拍照场地,他们用自拍杆在车厢里大肆摆拍,甚至要求乘客为他们腾出“背景空间”。

这样的行为虽然出于无心,但却给其他乘客的正常通行造成了干扰,一次次的“异域风情”上演,不禁让人怀疑:这些游客在自己的国家是否也会如此随性?

景区内的“文化冲击”

中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区,素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这些景区也成为了一场“文化冲击”的现场,有些游客不当的行为,让静谧的古迹、秀美的山水多了一丝不和谐的色彩。

在长城上,很多外国游客丝毫不顾及旁人想法,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在城墙边小便,从这娴熟的动作来看,这种事情他应该做过不少回。

更有甚者,他们直接将长城当做旅馆,一群大男人随身携带可折叠的地垫和各种包裹,“整整齐齐”地躺在长城上,从照片中来看,还有很多人光着膀子,只穿着一个内裤就在长城上走来走去,有辱斯文。

景区内,某些外国游客因对中国的排队文化不熟悉,直接插队拍照,而且还是上到建筑物上,不顾身后长长的队伍,这样的行为不仅打乱了公共秩序,还让等待的游客满腹牢骚,却因语言障碍难以表达不满。

这些不当行为的背后,是文化观念的巨大差异。

一些外国游客来自自由主义文化较强的国家,注重个体体验,习惯于随性而为,他们可能并非出于恶意,而是缺乏对中国景区规矩的了解,以及对中国人集体主义文化的认知。

而在中国,人们普遍强调规则与秩序,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更讲究为他人考虑,这种行为冲突自然引发不满和争议。

除了行为上的差异,观念上的冲突也让人深思,在长城上,有游客在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声称是“为了纪念到此一游”。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物的敬畏与保护观念,与这种随意“标记”的行为格格不入,当地导游在解释时甚至无奈地感慨:“他们不觉得这是破坏,可能只当作一种表达。”文化的鸿沟,让双方都难以理解彼此的初衷。

面对这些问题,景区管理者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比如设置更明确的多语种提示牌,加强巡逻力度,甚至推出专门面向外国游客的导览服务。

“穷游”不是免责牌

近年来,背包客文化盛行,“穷游”作为一种低成本、强调自由的旅行方式受到许多外国游客的追捧。

然而,当这些“穷游客”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的某些行为却在不知不觉间侵占了公共资源,扰乱了社会秩序,为原本令人向往的旅行方式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一些风景如画的景区或公园里,随处可见搭建简易帐篷的“穷游客”,他们为了节省住宿费用,直接在绿地上露营,有时甚至点起篝火。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园的正常运作,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一些草坪因长期被占用而出现秃斑,而随意遗留的垃圾和废弃物更让景区的管理者头疼不已。

更令人诟病的是部分“穷游客”的“蹭吃蹭喝”现象,在一些热闹的街头,他们假装“文化交流”,向路人索要食物,甚至进入餐馆后要求免费用餐,声称自己是穷游的探险家。

当店家对其进行声讨的时候,外国游客竟然还在我们的地盘上大打出手,究竟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穷游”原本是一种提倡简约、尊重自然的旅行方式,是何时变成了部分人随意侵占公共资源的借口?

包容不等同于放纵

中国以其开放的姿态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免签政策的推行和国际化的服务设施展现了中国对外包容的诚意。

然而,当包容被少数外国游客解读为“特权”,甚至成为他们忽视规则、不尊重文化的借口时,是否意味着开放政策需要重新审视与调整?

近年来,部分外国游客的不当行为频频引发争议,从景区内的破坏文物,到公共场所的随意行为,再到“穷游”名义下的资源侵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社会对规则与秩序的坚守。

文明旅游也不仅仅是接待方的责任,更是每一位游客应尽的义务。

外国游客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其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形象,也影响着他国民众对其国家与文化的印象。

在国际化的今天,旅游不仅是一场身体的流动,更是一场文明的交汇,每一位游客都应学会尊重当地文化、遵守公共秩序,为自己赢得尊重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友好的国际旅游环境尽一份力。

0 阅读:1
不可史疑

不可史疑

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