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狂想曲,美国曾在北极开展了原子地铁、冰下城市等军事项目!

地球物语 2024-09-25 17:06:42

冷战时期,美国在北极开展了许多奇特的军事项目,如“原子地铁”和“冰下城市”。虽然这些项目最终未能成功,但它们充分展示了当时科学家的大胆设想和创新精神。

冷战狂想曲

在20世纪50年代冷战高峰期,核末日的恐惧笼罩着美国和苏联。此时,理想主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将目光瞄向辽阔的北极,而格陵兰成为最吸引人的试验场。为美国军队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策划了一系列大胆的军事项目,这些项目像科幻小说一样充满创新。例如,让核废料融穿冰层;在冰层下建造原子地铁运送人、物资和导弹;测试气垫船快速通过冰层裂缝;用冰和土壤的混合物制造家具;甚至在冰盖下建造一个核动力城市。然而大部分项目很快被放弃,如今,这些构想和梦想仅存留在泛黄的陆军技术报告中。

上世纪60年代退役时,装有美国陆军格陵兰岛“世纪营地”核反应堆燃料棒的铅罐。

核废料融冰计划

卡尔和伯纳德·菲尔伯特是物理学家兼牧师,他们认为格陵兰的冰盖是储存核废料的最佳地点。除了存放核废料,他们计划把用过的反应堆燃料进行再处理,以回收长寿命的核素。剩下的短寿命放射性核素会被熔合成玻璃球,在运输过程中,这些制品会用几英寸厚的铅包裹起来。

他们设想将数百万颗直径约16英寸的放射性玻璃球分散在远离海岸、约300平方英里的一小片冰盖上。由于这些放射性玻璃球具有很高的放射性,每个玻璃球的能量相当于20个100瓦白炽灯泡,因此会发热并融入冰层。卡尔·菲尔伯特希望,当这些携带球体的冰在几千年或几万年后到达海岸时,放射性已经完全衰减。据说,一位物理学家在报告中表示,这个想法是上帝在幻象中展示给他的。

美国空军C-119军用运输机向格陵兰岛北部运送推土机。

由于这个计划存在许多未知数,于是就引发无数次的激烈讨论。例如,如果球体在冰盖基底附近的融水流中被压碎或捕获,会发生什么?放射性球体是否会加热冰,使冰在基底流动得更快,从而加速球体到达海岸的速度?

生产出数百万放射性玻璃球,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实际控制格陵兰的丹麦人根本不同意在岛屿上进行核废料处置。有些人甚至担心气候变化,导致冰层融化。当时,菲尔伯特兄弟曾多次到达冰盖,并发表了核废料处置构想的科学论文。由于项目的挑战性、科学上的怀疑以及政治上的反对,科该项目最终夭折。

名为Kee Bird的B-29轰炸机

北极的军事构想早在冷战之前就已存在。1943年,航空学员沃伦·M·克尼斯克恩在《扬克士》杂志上发表了一首诗,在诗中他构想了一个名为“奇鸟”的神话生物,这只鸟用叫声嘲弄北极的人:“Kee-Kee-Keerist(天啊,真冷啊!)”。后来,这一名字被广泛使用,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架名为Kee Bird的B-29轰炸机。这架飞机从阿拉斯加起飞前往北极,但在1947年因燃料耗尽降落在格陵兰的一个冰冻湖面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计划将这架飞机从冰上打捞起来,但因火灾而搁浅。不过,奇鸟的传说并未因此终结。

新型雪上车辆

1959年,《底特律自由新闻》 报道了陆军一款测试中名为“奇鸟”的新型雪上车辆。它不是传统的飞行器,而是结合了雪地摩托、拖拉机和飞机的特性,能够显著缩短在冰盖上旅行的时间。与1930年代开发的类似装置相比,这种新款车辆采用单螺旋桨驱动,专为速度而设计的。

在密歇根州霍顿的陆军测试设施中,“奇鸟”原型机的目标时速是每小时70英里,其滑雪板涂有“几乎无摩擦”的特氟隆涂层,配备了300马力的飞机发动机。经过多次测试,仅达到了每小时40英里,因此媒体对该项目报道很少。该报道后来由二战期间的军用飞行员兼记者琼·汉默·皮尔森撰写,世人才了解到这个工具的存在。苏联后来发明了类似的“气雪橇”,这种工具更短小坚固,并配备武器以备北极作战。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陆军的Keebird配备了武器。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在格陵兰岛对水牛气垫车进行了试验。

1964年,陆军在格陵兰测试了一种与奇鸟类似的气垫车,名为“水牛”。这种气垫车由贝尔航空系统公司开发,能够在地面、水面或雪上浮动,载运两人和1000磅货物,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00英里,之前在佛罗里达南部等热带地区进行过测试。气垫车可以快速越过裂缝,但在冰盖上,由于中等风速也会影响其性能,因此表现不佳。此外,水牛在上坡时表现良好,但由于没有刹车,下坡时不太安全。尽管水牛最初被宣传为未来极地旅行中的重要工具,但实际上并未普及,在极地旅行和研究中仍然少见。

冰盖下的地铁

1956年,美国周刊《Colliers》发表了一篇题为“冰盖下的地铁”的文章,夸张地描述了陆军在格陵兰的军事活动。文章中有一张士兵用镐开凿隧道的照片,隧道深入到格陵兰的冰盖中,是士兵们依靠灯笼照明手工挖掘的,长达250英尺。文章还附有一张简单的地图以及剖面图,描绘了一条虚构的铁路穿过格陵兰西北部。但实际上,由于冰隧道墙壁不稳定,冰墙每年向内蠕动几英尺,最终隧道仅延伸了约一千英尺,计划未能实现。

后来,军方提出了一个名为“冰虫计划”的秘密实验,计划在格陵兰北部建造一个庞大的隧道网络,面积相当于阿拉巴马州。由于格陵兰比北美更接近欧洲,这样的布局可以快速实现战略响应,同时积雪也为导弹提供了防爆保护。地下网络中可以运行火车,由便携式核反应堆提供能源,以便在需要时运输数百枚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进行打击。

上世纪50年代,军队在格陵兰冰盖上用手工工具开凿了隧道。这条隧道是地铁系统的原型,部分计划用于将核导弹移动到冰层下,但该计划从未实现。

1965年,陆军特别聘请了底特律的Siding Constructors公司进行调查和评估。报告建议,承包商可以建造一条总长160英里的铁路,其中22英里在陆地上,138英里穿过冰盖,预计耗资4700万美元(约合今天的4.7亿美元)。为减少隧道内的热量问题,报告还建议采用核动力机车。然而,冰虫计划仅挖掘了一条1300英尺长的轨道,最终并未建造核动力机车。

北极永久冻土的特性也给施工带来了挑战,这里冬季时冻土稳定但难以挖掘,而夏季融化后会变成泥泞的沼泽,影响通行。为保持地面冰冷,军方曾尝试通过刷白跑道来反射阳光,但这样一来就会影响飞机的制动力。针对北极环境,军方重新研究了永久冻土,并开发了一种叫“永久混凝土”的材料。这种材料是将水和干土混合后冻结成固体,然而经试验后,“永久混凝土”在阳光下会再次融化,所以最终也未能应用于建筑。

冰下城市

虽然以上的项目都失败了,但1959年开始的这个项目取得了成功。工程师们建立了世纪营地,许多人称之为”冰下城市“。世纪营地距离冰盖边缘约100英里,由几十个巨大的战壕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个战壕长达一千多英尺(300多米)。所有战壕都是由巨型铲雪车在冰盖中开凿,并用金属拱顶和厚厚的雪覆盖上。营地下方的岩石及土壤被近一英里厚的冰层隔开,并通过一条138英里长的冰上道路连接。营地内有供几百人使用的加热宿舍、餐厅和一个便携式核电站。这是首个此类核电站,能够提供充足的热水和电力。

世纪营地中的便携式核反应堆模块,这个反应堆是同类中的首创,可以为营地提供无限制的热水和充足的电力。

但是这个营地存在的时间很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流动的冰层就将世纪营地压垮。但在此之前,科学家和工程师成功获取了首个穿透整个格陵兰冰盖厚度的深冰芯。1966年,军方最后一次驻扎在世纪营地,钻探人员从冰盖下取回了超过11英尺的冻土,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这样的成果。

然而,世纪营地取出的冻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几乎未经过研究就消失了。到了本世纪10年代末,丹麦科学家重新发现了这些冻土,并将其安全地存放在哥本哈根的冷冻库中。样品显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和昆虫化石,明确表明大约40万年前,当地球的温度与现在相近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约30%时,格陵兰的大部分地区是无冰的。

自从世纪营地消失约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变暖已经导致大量格陵兰冰层融化。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时期,冰盖每年都在持续缩小。这是科学事实,而不是虚构,与那些曾幻想在冰雪中构建未来的冷战梦想家相比,情况已经完全不同。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