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公园“周某健”“张某芝”走红背后,有一支“拍丑”队伍

魔眼悦章 2024-10-24 10:38:10

如今谈及虹口公园,社交平台一片哗然。

不是因为长眠于此的鲁迅先生,也并非公园广场的那些欧洲名家雕像。而是一群来自民间的资深网红们凭借一己之力将虹口区老牌公园一夜翻红。

从“虹口周某健”、“虹口梅某芳”到“虹口张某芝”,只要被冠上“虹口”二字的民间网红都能在互联网环境下逐渐形成人气效应链。他们的走红,离不开剑走偏锋的舞步、歌声和行为举止,甚至是出口成章的金句。在这些看似哗众取宠行为的背后,有一群无形的手在推波助澜。

自媒体短视频,长枪短炮的专业镜头,只要在虹口公园架起这些生产设备,对准这些“民间网红们”,几分钟后一条“能博人眼球”的短视频就炮制顺利完成了。在视频被投放到社交账号后,所带来的收益与商机是无穷尽的。既催生了“拍丑”短视频队伍的壮大,也让“民间网红们”瞬间找到舞台归属感。只要心中有舞台,哪里都是大剧院。

扎推的“明星们”

上海台早新闻节目曾在2023年上半年报道过虹口公园“周某健”唱歌行为,但焦点并非直指在他哗众取宠的演唱行为。电视媒体很巧妙地将新闻切入点从老年人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为基调,报道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比如“虹口周某健”有一系列标志性的演唱特征:只唱自己偶像周华健的经典名曲、必须使用半导体伴奏、惯性吐舌头、额头爆出青筋。这些细节足以让一个民间素人瞬间成为在互联网端随时发酵、走红的制胜法宝。

在“虹口周某健”出圈走红不久,类似横空出世的“巨星”相继开始在虹口公园驻扎演出。笔者细数过,在短视频平台一夜间诞生了“虹口梅某芳”“虹口郭某城”“虹口叶某文”“虹口张某芝”,表演形式均为歌舞秀为主。

而其中的“虹口张某芝”,在近期更是人气骤升,一路从虹口公园红到网红鼻祖的安福路。其主要的特征标签是敢说、敢秀、敢比。

“虹口张某芝”并非20多岁的妙龄女子,从短视频中得知她是一位刚过60岁的退休女性。她敢说,敢对自己过往人生往事、生活阅历加以真实表达;她敢秀,对着镜头毫无顾忌,身手敏捷,灵活的舞步令人啧啧称奇;她敢比,站在安福路上敢于和1.0网红“安福路小公主”叫板。

更有许多青年人,争先恐后要去虹口公园、安福路邂逅“虹口张某芝”。这个架势和当年我们追星如出一辙,只是对象换成了“民间网红”。

其实,并非被冠军以明星头衔后,他们的演唱技艺与舞姿会如同专业演员一般受到肯定,仅仅是因为“奇装异服”与“举止怪异”才会瞬间出圈。都知道互联网可以将原本的渺小微物、平淡无奇的事件经过无限放大,被网友主动接受。所以,这些看似有些与传统审美观相悖的事物能一夜走红,也不足为奇。

但真正让“虹口周某健”“虹口张某芝”一夜蹿红的并非电视台的新闻片,而是一支“野路子”的短视频创作队伍。

为了流量,做蹭拍者

从内容为王到流量为王,自媒体时代,流量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在虹口公园巨大的“民间网红”群体背后有一支锲而不舍的短视频创作队伍。他们年龄层次相差甚大,有年过六旬的退休爷叔,有三十多岁的兼职自媒体博主,和全职视频博主。他们都有同一个目标:拍视频赚收益。

从不同短视频账号中,相继出现在这些民间网红身边的都是专业相机、手机和视频设备。清一色的自拍杆对准目标,一阵猛拍,身边还伴随着不绝于耳的起哄声。而被拍者依然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在镜头的推进下,完成了每一首歌、每一支舞的表演。

在短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直言:你们这些才是蹭拍者,论生财之道你们本事最大!

“穿白色衣服戴眼镜的女人,每次都有她,边拍边起哄。”有部分长期关注这类账号的网友,通过他们的长期洞察,更是将“始作俑者”无情揭露。有网友坦言:他们就是靠此谋生的。

很显然,为了在互联网上找到流量,从“拍他人出丑”到“发布出丑视频”,再到赚视频收益,形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生态链。

当然,我们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短视频创作者。在庞大的视频生产群体中,有大部分都是专业的自媒体人,有着一定的内容创作标准和审美价值,且具备高素质的创作能力。但反之,仅靠在虹口公园蹲点边起哄边做蹭拍者,这种所谓的“快乐价值”未免有些丧失你创作视频的初衷了。

0 阅读:33

魔眼悦章

简介:本地热搜事件城市人文人物故事聊聊电视电影圈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