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攻守易位,德媒感慨:中国不再任由美国摆布!美国软实力崩溃,是谁的错?德法爆发内讧,是否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动“贸易战”?中美谁都不想得罪,意大利能否全身而退?
中国不再任美摆布,中美攻守易位
德国媒体在9月12日的报道之中指出,中国政府将会在未来逐步禁止政府机关人员在办公场所使用苹果手机。德国媒体认为,中国可能会通过这种行动方式向华盛顿政府发布绝对不任人摆布的强烈信号。
相对于美国市场内对华为的禁止,德国《柏林每日镜报》发表的调查显示,多数德国人反对在德国市场内禁止华为。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国际资本市场意识到中国将会主动发起反攻,政府部门或将禁止员工使用苹果产品后,苹果股票随即跳水。这家在世界久负盛名的移动设备制造公司在短短几天内就跌去了2000亿美元的市值。
事实上,苹果公司的损失还远远不止于如此。当前苹果公司接近20%的市场营业额在中国实现,未来中国政府逐步禁止工作人员使用苹果产品后,产生的示范效应可能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拒绝选择苹果产品。
但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美国人的做贼心虚,以为中国会像他们一样,随时对外国产品祭出制裁大棒。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月13日回复称:中方没有出台禁止购买和使用苹果等外国品牌手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中国的反击随时可能到来,美国将为其过去几个月内采取的一系列不平等措施付出代价。过去几个月里,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实让中国非常愤怒,其中的一些可以解读为贸易战。美国目标明确,试图打击中国的芯片产业,宣布全面封锁网络设备商华为和中兴。
华盛顿当局可能万万没有想到,突然之间就变天了,中美之间出现了攻守易位的一幕。
老莫要说,中国发起反击的原因不仅仅是美国做的太过火,更主要的是中国目前拥有了实施反击的外部条件。
8月底,华为突然宣布发售Mate 60 Pro智能手机,大约一周后又开始预售Mate X5和Mate 60 Pro+。2019年,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限制其获得先进制程芯片以来,华为基本上一直在销售4G手机。但是新推出的Mate 60 Pro拥有类似5G的速度和功能,令人大吃一惊。
换句话说,华为公司带着新品重返市场,不仅赚足了各方的眼球,而且还有力的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公司实施的打压策略正在逐步瓦解。
华为出新品,意味着中国从2018年以来积极布局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正在逐步显现效果。正如著名科技学者项立刚所预言的那样,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中期的后果是让世界半导体技术变为只有中美两家标准,而长期的后果是,半导体的工业技术神话不再,中国技术标准将逐步取代美国技术标准。
美国“病了”,病入膏肓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发起了反击,美国作何反应?
目前来看,华盛顿政府还在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估。此前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记者会上表示,自己暂时不会对特定的芯片相关问题发表评论。
美国媒体则指出,当前华为公司推出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新产品已经在华盛顿政府内部造成担忧,拜登需要重新检讨自己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政策。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在美国打压遏制战略之下逆势生长,意味着美国的软实力正在全面崩溃,而中国的软实力正在给沉沦中的美国予以关键一击。
9月初,美国加州通过了SB553号法案,商家、雇员、顾客不得阻碍打砸抢偷,违者罚款1万8千美元。任何人见此消息相信都会瞠目结舌,但如果你知道加州有全球唯一的“零元购”后,就不至于感到意外了,而且会理解为两者是“绝配”,一组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完美立法。“零元购”是加州2014年通过的提案,将单次窃盗金额950美元以下的抢案归为轻罪,不会严惩。一个鼓励抢,一个阻止拦。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各国对于美国无视公平竞争原则,使用非法甚至下作的手段,前有对付日本东芝和法国阿尔斯通高管的案例,后有对付中国华为孟晚舟的事件,都感到见怪不怪了。
所有这一切,都见证了这些年来美国的社会道德沦丧,法治败坏,治理能力弱化,反省意识薄弱,总的来讲,就是美国一向自诩的软实力开始不行了。
美国软实力溃败,要怪谁?
那么,第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软实力不行了?
这个责任可能要特朗普来承担。
“美国第一”的观念在国际社会影响巨大,但特朗普政府秉持的“美国优先”削弱了其软实力。
其一,民粹主义推动了美国的政治文化变得极端且失去理性。这不仅加剧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裂隙,而且导致国内政治两极化正由政治精英向大众选民扩展,普通民众在激烈的两党政治斗争下变得越来越两极化,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加速崩溃。现在的美国社会,谁违法谁犯罪似乎是退而求其次的问题,关键还是看谁是谁的粉丝,谁支持哪个政党。美国国内观念的混乱和分裂诱发了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损害了其软实力的国内基础。
其二,对外为所欲为、出尔反尔的功利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也让美国的国际信誉受到极大损害。这激化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加深了许多国家对美国的敌意和抵抗情绪。美国在国际民调中的表现大幅下滑。拒绝承担大国责任和消极对待国际合作大大削弱了美国在国际层面的软实力。
特朗普政府摒弃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巧实力”战略,以直接粗暴的言行让世界感受其力量。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国际责任的规避、国内政治的混乱和国际行为的偏私使国际社会对其印象大打折扣。中国则更加注重向世界传递“大国”形象。
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在国际制度层面的根基依然深厚,但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任性”操作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制度的行动互为反衬,将放大国际社会对两者的认知。美国“退群”行为意味着对国际承诺的违背,引发国际社会的不信任。
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出现社会混乱和民众自信降低的状况,而中国则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成功应对了重大危机的挑战。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再次暴露了其政治上的两党制与三权分立使国内国际发展政策频频受到掣肘和摇摆不定的问题。
在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大量的人员伤亡加剧了美国国内选民的极端政治思潮。“世界第一”表现不佳,极大程度的影响到了美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一直在强调中美竞争并且以此为借口不断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但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美国对中国高强度的打压遏制行动并没有能够拯救美国社会。
美国的社会道德、法治文化、政府治理能力、政治体制、美元霸权、国际形象等可归纳视之为“软实力”的能力,目前都正在或快或慢的崩解溃决之中,这个趋势看来不易逆转,从而也必将或迟或早为击到作为美国霸权的其他基础。
令华盛顿当局的头头脑脑感到如坐针毡的是,美国这些衰退的地方,恰恰就是中国正在迅速强化的领域。
当今国际社会看中国,目光已开始从GDP、中国制造、高铁基建,开始转移到中国经济已从全面脱贫走向共同富裕,中国政府的长期规划及有效管治能力,社会基本已无毒品、枪枝氾滥和种族矛盾问题;另一方面,也开始注意到中国对包括非洲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协助,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空话。中国的软实力,似乎正在给沉沦中的美国软实力予以关键的一击。
中国电动汽车势不可挡,德法闹内讧
东升西降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美国昔日的盟友正在逐步转变自己在涉华问题上的立场,甚至出现了内讧。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当下,欧盟成员国对是否继续向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动“贸易战”产生了分歧。主要来说,是德法两国谈不拢了。
马克龙最近在国际舞台上结结实实的当了一次小丑,于是借着他本人倡导的所谓“欧洲自主”战略的机会,法国政府开始主张加强欧洲贸易防御措施,并且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政策。
换句话说,法国盯上了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持续上升的情况。
几个月来,法国政府及其在汽车行业和欧盟委员会的代理人一直在敦促冯德莱恩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展开反倾销调查,理由是中国汽车以所谓“不公平的低价”在欧洲销售。如果开启调查,可能为欧洲对中国汽车征收额外的税铺平道路。
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德国反对任何惩罚性举措,其主要汽车品牌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任何贸易战都会带来巨大损失。
德国的贸易官员认为,欧盟即便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反倾销调查,但其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对欧洲的巨大影响并非一朝一夕的“倾销”所构成,而是逐年累月与当地企业竞争的结果。
如果欧盟将反倾销大棒挥向中国,德国汽车市场比法国更容易受到反击措施的影响,另一边,法国汽车制造企业雷诺、总部设在荷兰的法意美合资企业斯特兰蒂斯又担心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出口会削弱它们在欧洲本土市场的份额。
所以,现在的答案很明显了。
德国由于自身利益站在了中国一边,反对欧盟发起对中国的贸易调查,而法国为了拯救自己本土几家已经不具备足够竞争力的企业,尝试使用见不得光的手段。
根据法国官员的说法,启动反倾销调查仍是巴黎的首选方案,但按照程序来说,欧盟委员会在收到正式申诉后,必须确定这些汽车是否真在欧洲市场实施倾销,这意味着要证明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地区),这里的正常价格就是中国汽车的国内销售价。
然而,这个故事早就被证伪了。国内的一些网络车评人此前已经访问了欧洲多国,并且对当地市场的中国品牌汽车的价格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价格,通常是在中国国内的1.1-1.2倍。
这有力的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压根没有对欧洲进行倾销。
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9月13日,“美国代理人”冯德莱恩拍板,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由此,一场新的贸易战来开了序幕。
中美都不想得罪,意大利想全身而退
德国在扛,意大利是打算不装了直接“投降”。
意大利官员们现在正在煞费苦心地考虑,怎样一方面拒绝进一步参与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又不招来中国的报复措施。
意大利不愿意放弃从美国那里领取的“救济粮”,同时也不愿意彻底失去中国这个伙伴,折让意大利政府处于两难的处境。
意大利当前的困难处境是谁造成的一目了然。打从在 2019 年决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就对它施加了强大压力,恨不得给意大利贴上一个“西方叛徒”的标签。如今,意大利还是没有扛住压力,软弱和短视再次抢占了意大利精英们的智商高地,他们打算“投了”。
客观的说,作为七国集团里唯一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意大利在中国外交关系中的优先地位、中意关系在中欧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产生了许多直接和间接利好效应。
但如果掺杂上地缘政治以及美国的施压胁迫,事情就变得复杂了。如果意大利觉得向美国服软就能让自己不再烦恼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毕竟美国人的策略一直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对于已经被贴上叛徒标签的意大利,这个时候退出一带一路,不仅失信于中国,更是自绝未来的行为。
希望意大利能在排除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作出理性决定。这是考验意大利的“脊梁”能否承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