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走亲戚不是去扶贫,不要那么赶,静下心呆会儿,一天少走两家

小夏聊时尚穿搭 2025-02-02 17:56:46

你是走亲戚,不是去扶贫;你是走亲戚,不是去做义工。这样的走亲戚,别再那么赶;放慢脚步,静下心,给亲情一点时间。

以前“走亲戚”是要“走路”的,如今却成了“开车”。而且以前的“走亲戚”还是每天“走一户”,现在“走亲戚”成了“开车去一户”。

这样的走法,除了“开车”,还能是什么?看似是快了,其实却是走向了黑。走亲戚的意义不在于时间上的“快”,而在于情感上的“亲”。

快节奏的“走亲戚”非但没增进亲情,反倒强化了红包、礼品等物质的交换性。其实,真正的“走亲戚”是——“走”出了“人情味”。

一、广东走亲戚的红包文化:利士,利在互动,不在钱数

要说各地走亲戚的方式,广东的利士(利是)最有趣。广东走亲戚,必给红包:大红包有“利”字书法或利是封,小红包有写上辈人手写的贺词。

最特别的是,利士并非传统意思上的“压岁钱”,反而比压岁钱更“轻松”:长辈不会强制给,反倒在乎的是给了多少。给了利士,不仅有利士,不给利士也没关系~

二、广东走亲戚的利士,和义工、扶贫截然不同

“利士”有“利”,有“士”,前者为利益,后者是士人、君子之意。利士的意义在于 “利”是利益的互动性,而非金钱的压力。

以前走亲戚要送土特产,也要包红包,久而久之,让走亲戚变了味。广东走利士,是要让走亲戚重归“人情味”。比起金钱与物质,亲戚间的感情更重要。

三、走亲戚更重要的不在“利”士,而是情感的相互

实际上,走亲戚的意义不在于“利士”,而在于亲情。红包、礼品都是走亲戚的“附属物”,没有了“人情”,走亲戚就成了“应酬”。

有调查显示,能否有亲戚、朋友相互支持,是决定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走”亲戚的真正意义在于重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是单纯的金钱交换。

>>走亲戚,仍得走过去的老路,认真感受每一刻

当初走亲戚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结果反而变得越来越远。人们越来越忙,走亲戚也越来越赶,甚至部分人还是“走马观花”。

这和以前“走路”走亲戚的方式相比,差得太远。30年前走亲戚,不仅要走,还要吃,还要喝,还能一起聊聊天、唠唠嗑,亲情满满。

>>让走亲戚不再匆忙,要有足够的“相处时间”

有人会问,为何以前的走亲戚能让亲情变得更深?这全在于 “相处时间”。以前走一次亲戚,可能会住上一周,这一周,亲戚间的感情都能建设起来。

但现在走亲戚却成了 “打卡式走亲戚”,走过场、摆场面、讲究形式,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此一来,难怪亲情会越来越淡薄~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走亲戚成了“赶场”,该改改了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走亲戚也开始“趁热打铁”。走了一家要赶紧离开,走第二家,走第二家又要赶第三家……

如此一来,走亲戚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有报道称,当代人越来越感到孤独和无助,或许需要“慢下来”,走一次真正的“亲戚”~

NO.1安心过年,过一个慢下来、能和亲人团圆的年

别再让走亲戚成为“应酬”,不再让亲情变得物质。趁着过年过节,试试先慢下来,先安心过年,再和亲戚好好“走亲戚”。

别再让走亲戚变得匆忙,而是过好春节的每一天。和亲人一起包饺子、放烟火,和同辈亲戚一起玩游戏,和长辈一起看春晚,这才是“走亲戚”的原本模样~

NO.2走亲戚要和亲戚多交流,把每次会面都用好

走亲戚,亲戚也是“主角”,别让它变成一场单方面的“表演”。走亲戚时,多交流,将每次相会都用好,这才是增进亲情的王道~

比如走亲戚时不必一味讲究地点,在家中、在亲戚家、在公园……重点是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和亲戚的交流中。说说近况、聊聊养生,都是不错的选择。

延伸一:在数字时代,也要学会用好“走亲戚”

走亲戚不仅限于走一走、聊一聊,在这个数字时代,还能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走一走、看一看亲戚的变化。

尤其是借助 视频通话,就算是远方的亲戚,也能看到清晰的面容、听到亲切的乡音。春节时,不妨和远方的亲戚“线上见个面”吧!

延伸二:每年选一个时间,和亲戚聚会会更亲密

走亲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时间久了,就会成习惯。每年选定一个特定的时间,一起聚会,能让亲戚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比如,每年选定正月初三,圆一个“走亲戚”的梦,成为家族传统。这样一来,走亲戚就成了亲情聚会,而不是单纯的“走一走”。

延伸三:组织邻里间的“走亲戚”,让更多人参与

更有创意的是:在社区中组织 “走亲戚”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集体活动,能让邻里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生活在同一片阳光下的家人,何乐而不为?

社区不仅可 在春节、元宵节等节庆时举办“走亲戚”活动,在平时也可 举办文艺活动、运动会等趣味活动,吸引更多家庭参与。

家庭篇:利用节假日做视频,记录家族历史

在节假日,家庭也可利用这个机会制作视频,记录家族历史,让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家庭故事。也可制作家庭VLOG。

“视频”也可成为年轻人和长辈沟通的“桥梁”。比如上大学的暑假,给父母做一盘菜,拿出手机记录下父母幸福的表情,用视频记录这份快乐~

家庭篇:走亲戚期间一起做件事,让亲情更凝聚

除了聊天,也可以在“走亲戚”期间做点什么,比如: 一起做饭、一起做游戏、一起做手工……共做一件事,能让彼此更加团结。

这也是古人走亲戚时的做法。走亲戚,常会相互协作、互换工艺,甚至一起帮亲戚做家务。这种共同参与、一同努力的活动,让亲情更加深厚哦!

学校篇:课堂加入亲情教育,强调亲情比金钱重要

在学校中,也要推行“走亲戚”。可以在语文、政治等课程中加入“走亲戚”,通过讲述走亲戚的故事,课堂上练习亲戚之间的礼仪。

还可让孩子在课堂上写一写、说一说自己与亲戚的故事,鼓励孩子多和亲戚交流,培养孩子对亲情的珍视。

家庭篇: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从小学会情绪表达

在家庭中,父母还可通过平时的交流,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多和孩子交流,发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当孩子有了情感的表达能力后,他们更能理解亲戚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更能珍惜与亲戚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发扬“走亲戚”的传统~

“走亲戚”是为了走出亲情,别再让走亲戚变得匆忙。春节时,放慢脚步,安心过年。走亲戚时,多交流,别走过场。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日渐淡薄的亲情变得更淡薄。别再让走亲戚成为“赶场”。走亲戚,不是“赶时间”,而是“走人心”。

0 阅读:5
小夏聊时尚穿搭

小夏聊时尚穿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