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谏是一门技术活,成功者留下千古美名,成为一代谏臣,比如写下《谏太宗十思疏》的魏徵;
失败者轻则被贬官、流放,重则直接丢掉性命,比如商朝被剖心而亡的比干。
实际上,这两个例子中有一个变量,那就是帝王,魏徵劝谏的唐太宗是一代名主,广开言路。而比干遇到的却是残暴专制的商纣王,他听不得“难听”的真话。
而劝谏之言往往不是那么好听,这也是古代历史上不少言臣因劝谏丧命的原因。
可在《资治通鉴》中却记载了一件通奸案,它背后蕴藏了极致的劝谏技巧,值得谏臣们学习。
北魏权臣“后院起火”
“分分合合”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个规律,司马氏建立的晋朝在经过了一百五十五年的统治后,最终走向灭亡,大一统天下走向了分裂,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众多政权。
其中北朝的第一王朝北魏,历经一百多年,传了12位帝王,还是没能抵得住灭亡的命运。北魏晚期,一权臣出现,他掌控政权,堪称北魏第一人,那就是高欢。
高欢此人出身卑微,可他却心怀壮志,凭其出色容貌赢得世家小姐娄昭君的青睐,成功实现阶级跨越,一步步走到北魏的权力巅峰。
他的次子高洋更是直接推翻北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禽兽王朝”北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高欢在权力巅峰时几乎无人敢惹,直接在北魏接头“横着走”。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好大儿”居然令他“后院起火”,同他的爱妾颠鸾倒凤、不知天地为何物。
高澄是高欢和娄昭君的儿子,也是高欢的嫡长子,高欢对其寄予厚望,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
而郑大车则是高欢的爱妾,这个女人身份可不一般,她原是广平王的王妃,在其死后又被高欢纳入府中。
可见高欢对她的喜爱。
虽说高欢相貌英俊,又掌握大权。但毕竟年龄大了,年轻貌美的郑大车遇到另一个年轻英俊的人之后,自然有些情不自禁。
这个人就是高欢嫡长子高澄,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好相貌,英俊非常。同时他又继承了父亲的好色本性,见到貌美的郑大车就挪不开眼了,于是,这俩人勾搭到一起了。
他们趁着高欢不在,频频到一起厮混。
虽说做的隐蔽,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俩的事情还是被婢女看到了,且不止一个。也不知这婢女哪来的胆子,居然直接告到了高欢面前。
于是,一天下朝回家的高欢就见到了三位婢女,其中一位打头阵,将高洋和郑大车私通的事情抖了个一干二净,另外两位打辅助,在一旁连声应和。
这“大瓜”让高欢吃的撑到气,他勃然大怒,迅速命人将逆子高澄抓来,直接打了百杖,随后又将其关了起来。
还不等娄昭君有动作,高欢先一步将其禁足,斥责其管教不力。
一场酣畅淋漓的劝谏
暂时发泄一通的高欢仍未出气,想到那个胆敢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不孝子,他怒火喷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想法:废掉这个接班人,另择其他儿子。恰好如今他宠爱尔朱英娥,不如将其子改换成接班人。
有了这个想法后,高欢就有了动作,高澄娄昭君虽说被关了起来,但他们还是及时得到了这个大不利的消息。
原本还在埋怨父亲下手太狠的高澄,这下彻底慌了,倘若父亲另选接班人,那他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于是,他偷偷命人请来司马子如帮忙。
司马子如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高欢身边第一大谋臣,备受其信任和尊敬。他极具智慧,答应高澄的请求也是在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倘若他劝谏成功,必然得到两位主上的信任;就算其劝谏不成,在双方那里也不会得到埋怨,可以说是一件有利而无害的事情。
思考好对策后,司马子如前往了王府,他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同高欢谈起了王妃娄昭君。
见到自己信任的人,高欢便向他述说了丑事,谁料他刚一说完,司马子如就一脸愤怒又难过的表示:“王爷,不瞒您说,我家逆子也跟我的小妾通过奸,不过这是家丑,我全力隐瞒了下来,外人才不知道。”
见高欢流露出“同道中人”的神情后,司马子如才耐心劝谏:“这件事属实不是什么光彩事,一旦流传出去,必然对王爷您的形象有损呐!倘若您废了世子,外人必定就会知道这件事,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司马子如见高欢听了进去,又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劝谏。
他说明了王妃娄昭君对高欢的帮助,两人可谓患难夫妻,经历了不少大事,高澄又是两人的嫡长子,一旦被废,必定引来夫妻不睦。
再说王妃世子背后还有娄将军,他可是战功赫赫,对高欢巩固地位十分重要,怎么也得看几分他的面子。
听到这里,高欢早已动摇,确实,他一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到这些。
接着,司马子如再加了一把火,他表示,那三个婢女所言不一定属实,可能是故意陷害世子高澄,让高欢不能轻信。
这下,高欢完全信服司马子如的话了,他让对方去彻查此事。
司马子如见目的达到,立马去善后,他对那两名“辅助”的婢女进行严刑拷打,让其承认做了伪证,再对那名告发的宫女上了不少刑罚,然后作出其畏罪自尽的样子。
最终,他将调查结果呈现到高欢面前:三名婢女是诬告,高澄同郑大车清清白白,毫无瓜葛。同时得到司马子如信号的高澄跪在父亲面前大喊冤枉,直接洗刷了“冤情”。
高澄和娄昭君都被放了出来,世子之位也并未被动,郑大车也依旧安然生活在高欢后宫。
这样一件轰轰烈烈的“私通案”在司马子如的劝谏下,轻轻揭了过去。
不得不说司马子如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明白上位者的心思,在劝谏时不是一味打着“忠主”的名义直言,而是感同身受,让上位者对自己卸下防备,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从上位者最重视的方面入手进行劝谏,既不得罪上位者,又成功达到目的,实在是高。
虽说直言不讳,一心劝谏帝王的言臣令人尊敬,但劝谏还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
毕竟劝谏是为了让上位者接受正确的意见,并不是为了惹怒对方,司马子如的做法属实值得学习。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折狱龟鉴补〉译注》讹误举隅》陈鸿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