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朋友聚会,听老张讲了个心酸的故事。他给合作十年的供应商多打了三十万货款,对方收了钱就拉黑了他。
看着老张涨红着脸一杯接一杯喝闷酒,我突然想起前些年因为工作关系,遇到过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有过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总觉得身边都是坑蒙拐骗的小人。
这其实就是年轻,创业刚起步,涉世太浅,人性又太复杂。
多年后,当我再次遇到其中那位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他给我讲述了他看人的三个门道,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轨迹。
第一层思维:活在表象里的人永远被命运摆布
去年公司招聘时遇到一个求职者小刘,简历写着"某大厂三年主管经验"。初试时他口若悬河,从KPI考核谈到团队管理,听得人事主管直点头。
但当被问起"团队遇到跨部门冲突如何解决",他支支吾吾说了堆"加强沟通""顾全大局"的套话。
就像菜市场里挑西瓜,多数人只会敲两下听个响。职场上那些简历造假的老油条,生活中满嘴跑火车的伪君子,都是看准了普通人这个弱点。
去年有个统计数据显示,83%的求职者会美化工作经历,但只有不到20%的面试官能识破这些包装。
我见过最典型的案例是小区里卖保健品的王大姐。她每天穿着白大褂给老人测血压,张口闭口"国际认证""诺贝尔技术",三年换了五个品牌。
那些相信包装的老人,家里堆满了三无产品,而看透本质的赵大爷,早把儿女电话设成快捷拨号防诈骗。
第二层思维:看懂动机才能握住人性钥匙
前年公司空降的副总让我开了眼界。
新官上任就取消加班费,美其名曰"提升工作效率"。表面看是管理改革,实际上是总部给的预算不够,变相降本增效。
果然三个月后,核心团队集体跳槽。他反倒升职调回总部,留下个烂摊子让我们收拾。
真正的高手都像老中医把脉。去年合作方突然主动让利3个点,我多了个心眼查他们资金链,发现对方正在申请贷款续命。
果然,验收时对方在材料上偷工减料,要不是提前防着这手,六百万的工程就得打水漂。
我母亲有句话特别在理:"酒桌上抢着买单的不一定是真大方,可能是要找你借钱。"
就像去年表弟突然给全家送年货,后来才知道他想借十万块炒币。现在他躲债去了南方,那些茅台和海鲜,成了最贵的教训。
第三层思维:参透规律的人终将赢得人生棋局
认识一个做建材的老周很有意思。
房地产火热时他偏要转型做旧房改造,同行都笑他傻。等楼市降温,他的公司成了行业黑马。
问他秘诀,他说天天看人口普查报告:"90后买房比例不到30%,存量房改造才是来。"
有个现象特别值得琢磨:小区门口餐饮店平均寿命18个月,但王师傅的包子铺开了十二年。
别人都以为他手艺好,其实他暗中观察了三个月:
早上七点前出门的上班族占63%,所以首创了"一分钟早餐包",包子馅料都在侧面,边走边吃不脏手。
这些年我养成个习惯,每月最后周末去城中村转悠。
看外卖小哥聚集的餐馆;
听广场舞大妈聊子女工作;
在地摊前蹲着跟小贩唠嗑——
这些鲜活的市井百态,比任何商学院课程都管用。
去年抓住社区团购风口,为社区居民团购生活用品,就是看到大妈们拼单买菜的阵势。
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如蚂蚁般穿梭的人群,突然想起那位企业家说的话:
"这世上哪有什么小人,只有看不懂游戏规则的新手。"
这几年,我的朋友越来越少,除了与年纪渐长缺乏交友热情,最大的原因是学会了用CT机般的眼光看人,摒弃了表面热乎的朋友,留下了哪怕长时间不联系,但却一直保持同频同步默契走心的人。
那些总觉得遇人不淑的朋友,不妨试试我的笨办法:
每天睡前花十分钟,把当天的关键对话像电影慢镜头般回放。看对方眨眼频率变化,听语气里藏着的犹豫,琢磨沉默时的微表情。
坚持三个月,你会惊讶地发现,曾经雾里看花的人性游戏,突然有了清晰的通关地图。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总有规律可循。
当我们学会用三层思维看人,就像给眼睛装了透视镜。那些曾经神出鬼没的"小人",终将现出凡胎肉身的原形。
而你我,终将在参透人性密码的路上,遇见更高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