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鬼才"是诅咒还是祝福?黄霑之子20年后的领悟:原来他一直在等我长大
有人说,天才的儿子往往是"人生开局就站在终点"。但真实情况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再开阔,也总有看不见的盲区。黄霑之子在父亲逝世20周年后首度发声,道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被天才笼罩"的人生历程。
你见过有多少个孩子,一出生就被贴上了"某某的儿子"的标签?
"从小就被叫'霑仔',整个人生都活在这个称呼里。"
这不是什么文艺片的台词,而是黄宇瀚在TVB特备节目《一代鬼才黄霑》中的一段真实告白。作为香港才子黄霑的长子,他用20年的时间,才走完从抗拒到接纳的心路历程。
在很多人眼里,黄霑是个传奇。他仅用20分钟就写出了《上海滩》,创造了无数经典歌词。但在黄宇瀚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却是彻夜阅读的背影,是书本里密密麻麻的批注。
当外界都在称赞黄霑是个天才时,他的儿子却看到了另一面:那些深夜的研究,无数的资料搜集,以及永不停歇的思考。这个发现让人意外,原来所谓的"鬼才",背后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在节目中,黄宇瀚坦言,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那时的他,对父亲怀着难以言说的恨意。但让人意外的是,即便在最疏离的日子里,父子俩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
在黄宇瀚留学期间,黄霑依然坚持教他中文。这个细节,让人不禁想到那些年,这位才子父亲是如何在字里行间,默默地表达着他的关心。
后来的同居生活,成了这对父子关系的转折点。
"那时我才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好的人,心地善良,待人大方。他把我当成朋友,是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段话里藏着多少年的省悟?又有多少过往的心结在这里被轻轻解开?
在节目中,黄宇瀚提到,父亲写的很多歌词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问我》、《明星》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深深植根于黄霑的真实感受。也许正是这份真诚,让这些作品至今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有趣的是,黄宇瀚的外貌与父亲极其相似。戴上黑框眼镜的他,简直就像是年轻时的黄霑。但比起外表的相像,更重要的是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爱读书的习惯,追求真诚的态度,这些才是真正的遗产。
2004年11月24日,黄霑因末期肺癌引发肺炎去世,享年63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即使身患重病,也始终没有对外透露病情。即便是对家人,他也守口如瓶。这种选择,或许正是他一贯的生活态度:不愿给别人添麻烦,默默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今天的黄宇瀚,终于愿意站出来讲述这些往事。他说,这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位一代鬼才。但在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却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最真挚的理解与认同。
这么快就过了20年,时间飞逝
有点像伍卫国[得瑟]
黄宇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