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外交部长王毅启程访问日本。王毅此次访问日本,主要是出席中日韩三国外长会,并和日本外长岩屋毅共同主持中日第六次高层对话。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就表示,在外长会上,中日韩三国将会就共同关心的地区问题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中方愿意在日韩一道,推动在人文交流、气候变化、经贸合作等一系列领域的合作,实现地区局势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石破茂(资料图)此次访问行程紧凑且任务艰巨。王毅外长此访主要有两大重要任务,一是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二是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 。自石破茂担任日本首相以来,中日两国开始重启双边关系的改善进程,而此次王毅外长的到访,无疑为推动这一进程提供了关键契机。值得一提的是,石破茂对王毅外长的到访极为重视,选择连夜会见王毅外长。在这次会面中,石破茂交底了对华政策,总结起来有3个要点。其一,他明确指出,“中国是日本极为重要的邻国”,强调两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肩负重大影响和责任;其二,着重强调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重要意义,尊重中国阐述的立场;其三,当面向王毅外长承诺,“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从石破茂的表态中,能明显感受到日本政府在对华政策调整上的急切心情。在此之前,石破茂本人就多次公开表态,表达访问中国的强烈意愿,还特别强调“访问中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中日关系必须保持稳定,无论怎么说都是邻国,两国应当建立信赖关系,探索彼此的利益” 。石破茂政府之所以如此“急切”,主要根源在于美国方面带来的压力。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多次要求日本提升防卫费、分担驻日美军费用,同时还对日本发出关税威胁,这一系列举动让石破茂政府倍感压力 。尽管石破茂在访美期间与特朗普会晤并达成一些共识,但美日两国关系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根本原因在于石破茂政府对美国缺乏足够信任 。
石破茂(资料图)相比之下,中日两国关系虽存在一定矛盾分歧,但相较于美日关系要清晰许多。两相对比,石破茂将目光投向中国,试图通过稳定的对华关系来抵消美日关系的不确定风险,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在会见王毅外长时为何着重强调那3点 。而他所强调的内容,恰恰是美国所担忧的。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早就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不断拉拢亚太周边国家加入其遏华阵营,日本便是主要拉拢对象之一 。在美国的“胁迫外交”下,近年来日本政府不得不配合美国,搞芯片封锁、军事威慑、产业链转移等,这一系列行为让日本有苦难言 。在这种形势下,一边是美国的强权施压,一边是中国的以诚相待,石破茂政府的选择倾向不言而喻 。此次石破茂当着中国外长的面强调“中国是日本极为重要的邻国”“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合作”,难免让美国担忧日本“倒戈”,进而影响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对于中国而言,石破茂的对华政策表态,或许会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转折点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中国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实施“反包围” 。当然,在看到积极信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阻碍 。王毅外长强调,日方应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原则,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切实履行重要政治承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关键节点,希望日方秉持对历史、人民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做出正确选择,向世界传递正确信号 。然而,日本政府近期的一些举动却令人失望。此前,日本政府出具答辩书,声称《中日联合声明》“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一行为无疑动摇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损害了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 。此外,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时有不当言行,日本政府对于聘请前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担任政务顾问一事持默认态度,这种行为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
石破茂(资料图)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中日两国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从经济层面来看,中日产业合作紧密,经济利益深度融合。在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双方达成了20项重要共识 。这20项共识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碳减排政策对话、环境高级别圆桌对话、服务贸易政策对话、汽车对话、食品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出口管制对话等多种对话机制,以及绿色贸易投资合作、生态环境合作、养老服务、护理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众多合作领域 。通过这些对话与合作,能够化解误解、增进互信,推动中日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日关系的走向备受瞩目。石破茂亲自接见王毅外长,双方进行深入交流,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同时,日本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行径,又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 。未来,中日关系能否持续改善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正视历史、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切实履行承诺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与日本共同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地区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但如果日本继续在错误道路上徘徊,中日关系必将受到严重冲击 。这场围绕中日关系的“大戏”已然开场,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看日本将如何抉择,是顺应历史潮流,与中国携手合作,还是继续追随美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