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决不轻饶话音刚落,拿中国做“投名状”的莫迪,果然坑了自己

叶青光说 2025-04-23 12:10:07

中方“决不轻饶”的警告声刚落,印度就在美副总统访印当天,对中国钢铁加征12%关税,企图向美国递交“投名状”。转头却发现,把自己坑惨了。

据《联合早报》报道,印度为了保护自家的钢铁企业,直接挥起“关税大棒”,对准了中国的钢铁产品,宣布征收12%的临时“反倾销”关税。

这番操作,用印度官方的话来说,是为了打造一个“保障性生产环境”,防止中国钢铁产品大量涌入挤压本地市场。不过,背后的弦外之音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说到印度的钢铁发展,近些年可没少下功夫。作为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印度不断加码对钢铁产业的投入。

更有趣的是,不少新型钢铁冶炼项目都是在中国企业的协助下建成的。这也让印度钢铁工业有了质的飞跃,走出了一味出口原料、进口成品的尴尬局面。

然而,这一次印度大张旗鼓地挥舞关税大棒,时间点掐得还真是微妙——就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的当天。

要知道,现在的中美关系可谓如履薄冰,美国则一直在竭力拉拢其他国家,站在自己一边,减少或者断绝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因此,此举被普遍认为是印度给美国递出的“投名状”。

而日前美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和印度总理莫迪在几项重大协议上握手言欢。美国一方面松口考虑降低对印度商品的关税;而印度这边立马表态愿意降低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关税,并计划采购F-35战斗机。一来二去,把美国哄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于是,印度这次的加税,就显得格外值得玩味:本是想一箭双雕,向美国示好,同时牺牲中国的利益来缓解国内压力。然而,这种策略究竟能不能奏效,还得打个问号。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印度宣布加征关税同一天的早些时候,中国商务部已经表示,绝不会容忍有人以损害中国利益为代价,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交易,否则中方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然而印度却将中方的警告抛诸脑后,一条路要走到黑,为其他蠢蠢欲动的国家带了一个坏头,中方必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

印度如此操作,自然让中印关系再添阴影。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钢铁博弈”无疑是一场教科书般的案例,揭示了技术输出的双刃剑效应。

一方面,中国的工程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另一方面,技术转眼间就可能被对方复制,甚至成为新的强劲竞争对手,然后背刺中国。

印度多次出现的“过河拆桥”行为令人不得不警觉:中国需要更加审慎地对待外资投资和技术输出问题,要小心翼翼地保护战略利益。设立专门机构统筹产业转移,也许是确保国家安全与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措施。

而莫迪政府的算盘虽然打得响亮,但能不能兑现,还要看特朗普的态度。然而特朗普政府的离谱程度人尽皆知,签过的协议说不认就不认,不免让人怀疑这次对印度的承诺是否能够落实。

同时,印度也阻止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这是一笔每年超1100亿美元的账单,从智能手机到制药,印度的多个行业,都离不开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如果中方祭出反制大棒,印度必然好受不了。

从长远来看,印度这一系列操作可谓是玩火自焚。因为,不管印度怎么折腾,他们的钢铁行业还是严重依赖中国。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印度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想快速取代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而在某些高端钢材领域,印度也难以自给自足。而这其中,他们用于建设航母项目的钢材标准,就离不开进口。这样一来,拦住进口的做法反而拖了自己的后腿,印证了那句老话——得不偿失。

最“尴尬”的是,加税后,受影响更大的是韩国钢铁企业,因为它们才是印度真正的进口大户。而韩国又是美国的盟友,可以说,印度此招堪称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

总之,印度这个时候玩起“左右横跳”的游戏,是充满问号的。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印度在国际博弈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巨大的内需挑战,它到底是高明的一步棋,还是自掘坟墓的行为,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0 阅读:0
叶青光说

叶青光说

叶青光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