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的之前的战斗机,怎么划分出的五代?

以彤谈国际 2025-03-30 15:33:02
  本文摘自本刊2025年2月的《从战斗机代差,看六代机标准会是什么样?》一文。  2024年末,南北“六代机”一飞冲天,国人振奋,西方惊诧。一直以来被西方航空工业把持的话语权、代际划分忽然间飘落东方。  因为尚未正式公开,本文将不讨论这两种新机的具体设计,就来聊一聊六代机的标准和五代机之间的代差。  这里所指的“代”,是针对喷气式战斗机而言。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Me262于1944年4月入役,80年来喷气式战斗机历经5代,发展突飞猛进。   ▲ 不同年代的美国空军战斗机同框  喷气式战斗机划代的问题比较复杂,因为长期以来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缺乏一个权威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民间的航空史学家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和划分办法,比如有4代、5代等多种划分法。  美国空军官方杂志《空军与太空军》在2008年发表了《战斗机划代》一文,代表了美国军方意见:一代——早期平直翼,二代——朝鲜战争开始的后掠翼,三代——50年代末到60年的超音速,四代——70年代中开始的高性能多用途,五代——90年代后出现的隐身战机。   ▲ 2024年9月6日,一代机Me262和四代半的“台风”战斗机在奥地利“空中力量”航空展上同场表演。  俄罗斯也是按5代划分,但标准不同,从二战后起步:一代——50年代的跨音速,二代——2倍音速,三代——变后掠翼,四代——70年代开始的高机动性,五代——隐身战机。中国空军在2007年前的划代和俄罗斯基本一致,只是将俄标准的二、三代合为1代,因此只有4代。现在我国也基本接受了美国空军的这种划代方式,以便与国际接轨,避免出现同等水平的战斗机在我国是四代、在国外是五代的局面。  我国目前的战斗机划分法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代——从喷气机出现到50年代的高亚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包括二战后期的德国Me262、英国“流星”,朝鲜战争期间的米格-15、F-86,我国的歼-5。   ▲ 2023年9月10日,法国巴黎-维拉罗什默伦航空展上罕见的Me262A、F-86、米格-15编队飞行场景。  这一代战斗机以机炮或机枪为武器,只有极少数后期型号配备机载雷达,空战格斗模式和二战差不多,主要采用追尾攻击,交战距离在1 000米内。  二代——朝鲜战争后出现的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包括米格-19、F-100、“幻影”3、我国的歼-6。   ▲ 巴基斯坦空军同时装备的歼-6、“幻影”3和F-16A  二代机开始配备机载雷达和第一代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还不是很高,可靠性也较差,仍然以后半球追尾攻击为主,交战距离扩展到8千米以内的视距范围。  三代——60年代开始入役的两倍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为米格-21、F-104、米格-23、F-4、“幻影”F1和我国的歼-7、歼-8。   ▲ 1981年“福莱斯特”号的VF-74战斗机中队的F-4J在锡德拉湾拦截叙利亚米格-23的实景  三代机已经开始重型化,搭载大推力涡喷发动机,高空高速性能突出,普遍配备复杂的机载雷达系统和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交战距离延伸到视距外的40千米以上,可以迎头攻击。但这一阶段的导弹命中率仍然不高,战斗机的机动性也较差。  四代——70年代中期开始入役的高性能战斗机,不再过度追求速度而更注重机动性和多任务能力,代表机型有美国的F-14、F-15、F-16、F/A-18系列,俄罗斯的米格-29和苏-27系列,欧洲的“狂风”、“台风”、“阵风”(后两者因为问世较晚、性能更强,被归为四代半),中国的歼-10和歼-11系列。   ▲ 1990年6月,苏联首次派出2架苏-27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州和俄克拉荷马州参加了两场航空展,俄勒冈空军国民警卫队的2架F-15A为昔日的对手全程护航。  这一代战斗机配备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大推力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搭载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先进红外格斗导弹,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交战距离和导弹命中率大幅度提高。采用边条、翼身融合等先进气动设计后的战斗机,具备大迎角飞行能力,空战机动性能突出。  五代——隐身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超音速机动、超低雷达探测面积、高信息优势等4S指标,配备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武器内置于弹舱内,在超音速条件下可以做出大幅度机动动作,自身雷达反射截面积极低,大大压缩了被发现距离,同时又拥有强大的雷达和灵敏的光电、红外探测系统,可以及早发现对手。目前现役的五代机有F-22、F-35、歼-20、歼-35和苏-57。   ▲ 2023年2月1日,韩国空军的F-35A和美国空军的F-22为从美国本土飞来的B-1B护航,参加在黄海上空举行的联合演习。  在航空工业大发展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都同时研制了众多战斗机,一个型号往往只承担某一个特定的任务。例如美国的百式战斗机中,F-100、F-101A和F-105为战斗轰炸机,F-101B、F-102、F-104和F-106为专用截击机,它们在短短5年内相继服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 1986年5月21日,驻德美军第526战术战斗机中队的F-16C和F-4E共同进行飞行训练,后者即将被前者取代。  到了90年代之后,随着冷战落幕,和平发展是大趋势,航空大国的空军预算大幅萎缩,而机载电子设备越来越先进和复杂,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造价昂贵,导致战斗机研发周期延长,型号更替速度大为放缓。相应1代的持续时间被拉长到40年以上,早期每10年1代的大体代际划分不再适用。例如四代机的代表F-15A是1976年1月入役的,而它的最新改型F-15EX在去年才服役,相隔48年之久。   ▲ F-15A和F-15EX  不同国家之间航空工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出现世界上三/四/五代机并行研发、落后战机更晚装备的局面。世界上第一型五代机F-22是2005年入役的,和我国的歼-10在同一年,仅比四代半的“台风”战斗机晚2年。我国为巴基斯坦研制的“枭龙”是2007年服役的,同年伊朗以F-5E为蓝本研发的“闪电”战斗机服役,它仍然是三代机的水平。   ▲ “枭龙”04架全外挂起飞   ▲ 2024年参加第12届伊朗航展的“闪电”战斗机  (未完待续)
0 阅读:14
以彤谈国际

以彤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