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油电混动汽车可是车市里的“香饽饽”,低油耗、不用充电,简直就是完美的代名词。那时候,谁要是买了辆混动汽车,绝对能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油电混动汽车却成了市场的“边缘人”。插混、增程、纯电汽车纷纷崛起,油电混动的光环逐渐褪去。到底是技术没跟上,还是市场变了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油电混动汽车为何从“左右逢源”变成了“鸡肋”。
曾几何时,油电混动汽车被誉为燃油车的终极形态,既能享受长续航和快速补能的便利,又能规避高油耗和低速费油的缺点。尤其是日系的混动车型,以稳定、省油、耐用著称,俨然成了市场上的“宠儿”。但现实总是爱开玩笑,油电混动汽车发展了二十多年,不仅没能取代燃油车,反而一直不温不火,市场份额始终难以突破。
更残酷的是,如今插混、增程这些“后起之秀”也逐渐把油电混动压制了下去。插混和增程汽车凭什么说更有优势?答案很简单:更经济。过去,大家买混动车,最核心的理由就是“省油”。相比传统燃油车,油电混动的油耗确实更低,尤其是在市区低速行驶时,电机的介入能有效减少燃油消耗。
但插混和增程的完善,彻底打破了这个优势。因为人家的电池更大,日常通勤几乎可以完全用电——很多车主一周下来连一滴油都用不到。就这种用电的廉价性,油电混动又算得了什么呢?更无奈的是,即便“只加油不充电”,插混的油耗也未必比油电混动高。拿比亚迪的插混来说,它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和丰田双擎混动差距并不大。综合这些情况,大家自然就不爱油电混动车了。
另一方面,充电这件事,已经不再是难题。过去,很多人对插混和增程车有顾虑,主要就是因为充电麻烦。尤其是家里没有充电桩的车主,觉得每次找地方充电,既麻烦又不方便。比之下,油电混动“不用充电”这一点,显得更省心。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能充电不仅不是缺点,还变成了优势。
以前安装充电桩的确很麻烦,可能需要协调物业、排队审批。但如今政策越来越大,很多小区甚至已经提前预留了充电桩。换句话说,你都不用有车位、安装家充了,因为房地产公司都搞好了。在这样的情况,直接刷卡就能在小区停车场充电,何必再焦虑呢?
此外,公用充电桩的密度大幅提升,补能体验已经今非昔比。在一二线城市,高速公路、商场、停车场随处可见快充桩,即使是三四线城市,充电桩的覆盖率也在迅速提升。很多车主在外面吃个饭、逛个超市,随手一充,续航焦虑根本不存在。相关数据也证明了这点:2018年全国才只有30万根公共充电桩,而如今已经超过350万根了。更夸张的是,按照中国充电联盟预计,2025年还会新增103.8万根公共充电桩。
要知道,全国的加油站也就12万座,大家都不觉得焦虑。如果都有350万根公共充电桩了,还焦虑啥呢?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持新能源车,现在各个乡镇都有充电桩了。就连这些偏远地区都不存在充电障碍,油电混动汽车自然也就香不起来了。
总的来看,油电混动的“左右逢源”,成了不上不下。以前,它能比油车省油,不用充电,确实有吸引力。可现在,插混/增程能全电通勤,比它更省钱;纯电车续航更长,快充越来越方便,它夹在中间,反而成了鸡肋。有点像当年的MP3,功能没问题,但谁还用呢?油电混动汽车的衰退,某种程度上看,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吗?
油电混动汽车从“香饽饽”到“鸡肋”,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插混、增程和纯电汽车凭借更经济、更便捷的优势,逐渐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而充电设施的普及,更是让油电混动汽车的“不用充电”优势变得毫无意义。消费者在购车时越来越注重经济性和便利性,油电混动汽车在这种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未来,随着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插混、增程和纯电汽车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油电混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油电混动汽车的衰退,正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也是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