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的真实身份就是创始元灵

览特看小说 2025-02-20 10:50:41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创始元灵”与“盘古”的身份关联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创作中探讨的焦点。

无论是“创始元灵”还是“盘古”,其核心特质均为“宇宙的初始存在”。

在传统神话中,创始元灵被描述为“混沌宇宙的化身”或“一切存在的源头”,而盘古则是从混沌中诞生的第一个生灵。例如,《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强调盘古是宇宙未分时的唯一存在。

此外,《封神演义》第一回明确指出,盘古诞生于混沌宇宙,并以开天神斧劈开鸿蒙,创造天地万物,成为“万物之祖”。这一描述与“创始元灵”作为创世神的属性完全吻合,表明盘古即是神话体系中的“第一因”。

盘古的结局在多个文献中被描述为“身归混沌,体化万物”。盘古开天后耗尽修为,“身体变化成世间万物”,而元神则化为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这一过程与创始元灵的“本源分裂”特性相符——创始元灵作为宇宙本体,其存在形式需通过分化完成创世。

值得注意的是,《封神演义》虽未明确提及盘古化身三清,但网页9指出书中存在“盘古元神化为三清”的民间解读,而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在封神大战中主导封神榜的布局,暗示其与盘古的本源关联。

这种“一分为三”的叙事逻辑,进一步强化了盘古作为创始元灵的“母体”地位。

部分神话将伏羲、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视为盘古的化身或继承者。伏羲被称作“开天辟地昊皇上帝”,并掌管天地人三界,其地位与盘古高度重合。

而《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被描述为“鸿蒙世界中开天辟地”的存在,甚至被部分文本直接等同于盘古。这种多神合一的现象,实为创始元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变体表达,而盘古作为最原始的创世符号,成为这些神祇的共同原型。

在《封神演义》中,盘古被明确称为“创始元灵”。书中第一回将盘古定义为“天地间第一个神仙”,并强调其开天辟地的唯一性;第八十四回更提到盘古创造了鸿钧老祖(天地化身),进一步确立其高于鸿钧的辈分。

这种设定直接否定了“创始元灵为独立于盘古之外的神祇”的可能,表明在封神宇宙中,盘古即创始元灵的具象化。

根据《三五历纪》的记载,盘古在开天后因力竭而亡,其身体化为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元神则升华为三清。

然而,封神榜的叙事对此进行了修正,书中未明确描写盘古的死亡,反而暗示其以伏羲的身份隐居于火云洞,继续掌管三界。

《封神演义》通过伏羲的角色暗示了盘古的存续。书中提到,女娲娘娘需定期朝拜火云洞的伏羲,而伏羲被称为“开天辟地昊皇上帝”,其地位凌驾于众神之上。伏羲实为盘古的化身,其职责从创世转向维护天地秩序,符合创始元灵“超越生死”的特性。

部分神话书籍认为鸿钧老祖是盘古的兄弟,两者同为创始元灵的子嗣。但封神榜明确将鸿钧定位为“天地化身”,并称其为元始天尊之师,而元始天尊又被视为盘古的元神分身。

封神大战的核心矛盾是天庭对散仙的收编,而网页8提到封神榜实为元始天尊策划的骗局,目的是通过战争选拔人才。

若盘古确为伏羲并隐居火云洞,其不介入封神之争的行为可解读为对天庭权力的默许,或是对“创世后天道自然运行”的遵循。

这种“隐匿”状态既保留了创始元灵的超然性,也为后续神话衍生(如《封神第二部》的剧情)留下伏笔,第二部其实就是《西游记》。

1 阅读:244
览特看小说

览特看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