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祭拜”、“网络祭祖”盛行,有多少人可以接受?

小人物之记录 2022-04-06 15:38:56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宣扬疫情防控当前违背相关“就地过节”政策的做法,本文仅对逐渐不被拾起的传统文化做论述罢了。

“网络祭祖”一词不知何时出现的,初闻该词应该是好几年前了。随着绿色文明祭扫观念深入人心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祭扫方式悄然涌现。起初为了节能减排亦或是为了杜绝山火宣扬的文明祭扫,只献鲜花,不点香烛,不烧纸钱鞭炮。今年清明假期,因疫情防控需求,人们祭拜祖先、悼念逝者,纷纷通过“云祭扫”、“代祭扫”等文明祭祀服务进行,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表达哀思,兴起了文明低碳的清明祭扫新风尚。

视频截图来源:央视新闻观察

其实,“云祭拜”用于公祭、缅怀先烈无可非议,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亲自去到英烈坟前锄草擦拭墓碑。“云祭拜”也可以用于对某些事故、事件尸骨无存的无辜受害者进行缅怀。

但是用于祭拜家族先祖上,真的合适吗。美其名曰: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真情,真是这样吗。

先了解一下清明节到底是个什么节吧。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这里只说说扫墓祭祖这个环节,踏青郊游暂且不谈。

扫墓祭祀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许多年纪大的老人都会相当注意这点。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然后再进行祭祀。由于祭祀是相当讲究风水和礼节的,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如下:修整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也就是早上的5-7点。

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所以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等都是严格禁止的。

扫墓的习俗延续至今,其形式和内容已逐渐简化。人们一般都是先将亲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进行修整和清理,然后再供上食品、鲜花即可,而随着遗体火化越来越普遍,人们只需前往骨灰放置处拜祭先人就算代替扫墓了。

总而言之,清明节扫墓,表示孝心是最重要的。而仪式这些,则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或增或减即可,并无大多的禁忌。无论形式怎样,只要我们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我们对祖先、先辈们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并借此机会,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在春日里祭奠、踏青,共同回顾一下旧人和往事,也就足够了。

这些习俗文化是什么时候简化成了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传承下去的呢。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我们祭拜祖宗,就应当祖宗在面前一样的诚敬。要表里如一,如果没有时间去祭拜,或者代替祭拜,网络祭拜,就等于不祭,又何必故作姿态?现在的人本身就缺失对祭拜“礼”的教育,现在还要化简?如果自己死去,后代通过代替祭拜,觉得有意思吗?气得都要从坟墓里爬出来了吧。时代在进步,人却在退化!祭祖,这不是可以偷懒的。

在空调房内通过网络鼠标点击祭拜,一步路都没走,一滴汗水都没流,一棵草都没除,一滴水都没有奉上,能体现文化吗?中国传统文化是这样子做的吗?祭祖不单单是一个动作形式,表面走过场又有何意义呢。心里想着祖宗啊,我今天祭拜过你了,然后鼠标点击祭拜,转头就干其他事情了,实属可笑? 就算AR投出虚拟人像或者墓碑,设定一些程序,我相信内心诚敬的人,也定不会这样做。

如若真是疫情防控任务为重,家族成员无法聚集一同前往先祖坟前祭拜,我们是否可以在做足了火灾防控的前提下于自家阳台内点上香烛,朝着先祖墓地的方位,心怀景仰,斟酒缅怀呢?也总比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云祭拜平台的后台数据点点鼠标来得真实,有仪式感吧?

0 阅读:27

小人物之记录

简介:小人物,记录小人物的生活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