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炒冷饭,年年中国要超赶;
国会老爷快打钱,不然霸主要完蛋。
自2022年以来,美国军方、智库与政客频频抛出“中国太空威胁论”,从“2045年中国将成太空霸主”到“2030年超越美国”,再到近期热炒的“卫星狗斗试验”,时间线如连环炮般密集,口号却如出一辙——中国要“超车”了,美国必须“加钱”!这一边厢,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举着“中国偷技术”“中国想占领月球”的牌子向国会讨预算;另一边厢,五角大楼官员搬出“中国核武库将超美”的惊悚标题,试图为军费添柴加火。如此“狼来了”的戏码反复上演,究竟是杞人忧天,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炒作“中国超越”的三大套路
美国这套“中国威胁”的话术,早已形成固定模板。
第一招:数据掺水,危言耸听。例如,2022年8月,美国国防创新部门联合太空部队发布《太空工业基础现状》报告,声称中国正以“两倍于美国的速度”发展太空能力,2045年将取代美国成为“太空霸主”。然而,细究报告内容,既无具体技术对比,亦无实证支撑,仅以“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增加”为由,便将结论草草抛出。更讽刺的是,美国太空军副司令大卫·汤普森曾在2021年放话称“中国2030年就能超美”,时间线前后矛盾,俨然一副“拍脑袋定指标”的做派。
第二招:技术双标,贼喊捉贼。2025年3月,美国太空军炒作中国试验24C卫星在近地轨道进行“战术机动”,指责其演练“瘫痪敌方航天器”,却选择性忽略自家X-37B空天飞机秘密执行军事任务、星链卫星多次逼近他国空间站的事实。更有甚者,NASA局长尼尔森一边污蔑中国“剽窃技术”,一边伸手向国会索要260亿美元预算,甚至不惜编造“中国欲占月球”的荒诞剧本。如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岂非现代版“莫须有”?
第三招:捆绑盟友,制造焦虑。英国智库“适时”抛出“2037年中国经济超美”的预测,五角大楼则拉拢日本、澳大利亚构建“太空北约”,试图将冷战思维复制到星辰大海。这套“唱双簧”的把戏,与当年渲染“日本GDP将超美”如出一辙——先制造恐慌,再联合打压,最终维系霸权。
要钱!要钱!还是要钱!
剥开“中国威胁”的糖衣,内里藏着的无非是“打钱”二字。2022年,美国太空军预算飙升至337亿美元,较5年前翻倍;NASA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预算缺口高达280亿美元,尼尔森便搬出“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当挡箭牌,声称“不加钱就输给中国”。更荒唐的是,连美国核武库升级也要扯上中国——2025年初,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显示,美国核弹头数量仍是中国的两倍,却仍炒作“中国核武库将超美”,试图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现代化计划造势。
这种“哭穷式要钱”的背后,实则是美国航天工业的力不从心。国际空间站垂垂老矣,多次因故障导致宇航员滞留;新一代载人飞船“星际客机”屡试屡败,反观中国天宫空间站稳步运营,嫦娥六号“一次任务顶美国五次”。美国航天专家拉姆斯菲尔德曾断言“中美太空战,美必胜”,如今却哀叹“优势正在缩小”——或许,真正令美国焦虑的并非中国崛起,而是自家“武功尽废”的窘境。
中国的回应:你打你的算盘,我走我的星途
面对美方聒噪,中国始终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稳步前行。从“沃尔夫条款”封锁下独立建成天宫空间站,到以一箭多星技术实现战时应急补网;从嫦娥五号取回月壤打破美国垄断,到试验卫星展示高难度机动能力,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印证着“自力更生”四字的分量。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言:“中国航天成就靠的是自主创新,而非偷窃。”
反观美国,一边将太空定义为“作战疆域”,部署“沉默巴克”监视卫星,一边在联合国反对太空非军事化提案,其“太空霸权”的野心昭然若揭。若真忧心“太空安全”,何不反思星链卫星两次逼近天宫的挑衅行径?若真倡导“和平利用”,何不对中国提出的《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条约》投下赞成票?
炒作的终点,是霸权的黄昏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美国对“失去太空霸权”的恐惧,本质上是单极思维作祟。然而,历史早已证明,以“假想敌”维系的霸权终将崩塌——昔日英国称霸海洋,今日美国独步太空,莫不如此。中国无意争夺“霸主”虚名,但求“手可摘星辰”的探索权利。若美国仍执迷于“中国超车”的幻象,不妨听听网民调侃:“若真怕了,不如多造飞船,少放嘴炮。”毕竟,星辰大海容得下所有追梦者,唯独容不下“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