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尽管历史事件是客观真实发生的,然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却完全可能存在不同的叙述。不同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更是差异颇大。就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美、俄、英、澳等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均与我国教科书存在差异。日本作为当年战争中与我国敌对的一方叙述此历史事件与我国立场截然对立是可想而知的。美、英、澳等西方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则普遍对中国抗战缺乏重视。
西方国家会隆重纪念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也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屠杀的平民百姓,但他们对日本侵华暴行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却往往缺乏了解。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和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同为二战期间野蛮的法西斯暴行,但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杀举世皆知,而南京大屠杀除了我们中国人自己以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其实并不高。西方国家的历史教科书普遍秉持西方中心论思维视欧洲战场为二战主战场有意无意淡化中国战场。
当然西方并非只有一个国家。具体而言美国教材和英国教材各自对中国抗战的记载也会有所差异。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英国的历史教科书是如何记载中国的抗日战争。英国的历史课除了本国史之外讲世界其他地方的历史是分地区或国别的。英国历史教材不是像我国这样就分本国史和世界史,而是将世界史具体细分为欧洲史、亚洲史、美国史、拉美史、非洲史......英国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优先级依次为英国史、欧洲通史、美国史......
这就意味着与中国等亚洲东方国家相关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有限,而具体到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就更有限了。在英国各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均使用“满洲危机”来表述“九一八事变”。英国的历史教科书普遍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机归咎于经济大萧条。英国历史教科书普遍认为全球性的经济的大萧条导致美国对日本主要出口货物丝织品的需求量大大下降。这使得日本缺少购买粮食和原料的资金,于是日本决定用武力征服周边弱国的方式让自己从困境中恢复过来。
英国教材对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基本与美国相同。与美国教材不同的是英国着重强调了“满洲危机”爆发后国联的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决定成立一个协调国际关系的组织。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成立。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国际组织。英国在国联中的地位正如现今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忙于剿共的蒋介石政府无力抵抗日本侵略,只好寄希望于国联能出面主持公道。
那么国联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径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在英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满洲危机爆发后国联并未立即采取强硬措施,只是从道义上谴责日本并要求其撤军,但这一要求遭到日本方面拒绝。经历了长时间令人绝望的拖延后国联才向满洲派出以英国人李顿勋爵为首的调查团。遗憾的是直到满洲事变爆发一周年之后调查团才正式向国联提交了调查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日本的行为是非法的,所以满洲应当归还给中国”。
英国历史教科书对国联之所以没采取强硬措施的原因是这样解释的:“中国和日本都远离欧洲,因此国联不便派遣军队进行干涉。各国担心日本的报复会加速战争爆发。尤其是英、法不愿冒险与之开战。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并非国联成员,美国又不愿参与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因此国联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也没什么意义。其结果就是因为国联在处理满洲危机的过程中展现出的软弱导致以国联为核心的一战后集体安全体系开始走向崩溃”。
英国历史教科书认为国联在处理满洲危机过程中的软弱无力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也给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仿效日本发动侵略的契机。这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被瓦解进而酝酿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我们知道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正是在二战中被彻底终结。英国所谓“一战后形成的以国联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实际上是以大英帝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国联的软弱无力反映的是以大英帝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崩溃。这也难怪英国人会着重强调此事。
英国人认为国联没能在九一八事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变相鼓励了日、德、意等国的侵略行径。这也标志着大英帝国所主导的国际体系开始崩溃。因此当其他西方国家普遍把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视为二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时英国教材认为满洲事变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环。可如果你因此认为英国能正视中国战场的历史贡献就未免天真了。事实上英国人骨子里仍是秉持欧洲中心论的。
英国虽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二战爆发的第一环,但对此后中国战场所发生的事却缺乏记载。卢沟桥事变在我国历史教材中被定义为抗日战争由东北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性抗战的标志性事件,但在英国教材中卢沟桥事变压根就没提到过。英国各版教科书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普遍态度暧昧:一方面英国教材承认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在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时着重强调了欧美盟国的援助。
英国教材认为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独立存在的,直到美国对日宣战后中国战场才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如果按英国教材这种说法而言中国抗日战争只有在1941年以后才是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贡献,那么从1931年到1941年这十年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难道就不是在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贡献吗?英国教材承认“大量日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本有限的兵力和资源难以承受。这也最终导致日本战败的原因”。
可另一方面英国教材中又说道:“1941年12月日军轰炸珍珠港后中国时来运转。反法西斯同盟、美国、苏联和英国都向中国提供资源和资金帮助他们战胜日本。苏联向中国派出了飞机和飞行员。1945年8月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战争”。美国、苏联、英国等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乃是事实,但英国教材显然是把这作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了。尤其是那句“1945年8月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最终结束了战争”说得最为直白。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英国教材实际上是把美国投下原子弹视为终结战争的根本原因,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争则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配角。当然这也不是英国一个国家的问题。事实上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普遍都把中国视为是二战的配角。尽管英国教材有意无意淡化了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然而英国教材对日军侵华暴行的记载要比美国教材更详细一些。南京大屠杀、慰安妇、日军在占领区实行的三光政策在英国教科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涉及。
英国人迈克尔·林奇主编的教材中是这样讲述南京大屠杀的:“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了长达一个月的屠杀和恐怖政策。在四周时间内30万中国人遭到屠杀。日军残杀中国人的方式包括枪杀、刺杀、砍头、活埋、浇汽油后用火烧、用挂肉钩吊死......城内两万名女性遭到日军残暴轮奸。这其中很多女性被强奸致死,还有一些在遭强奸后被日军摧残器官而死”。迈克尔·林奇在说完这些后将南京大屠杀定性为“20世纪人类战争史上最残暴的一幕”。
在英国教材中还提到南京大屠杀期间两名日军士兵进行残酷的百人斩比赛以及日军在中国境内设立妓院强征女性为日本士兵提供性服务。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侵华日军暴行的记载要比美国历史教科书详细得多,但中国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在英国教材中所占的篇幅其实仍是相对有限的。尽管英国教材介绍了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但其所占篇幅完全无法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