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家门被踹!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大年初一,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几个醉醺醺的人却踹开了别人的家门,一边叫嚣着,一边拿着手机拍摄。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2020年4月,发生在大衣哥朱之文家门口的真实事件。
想想,一个农民歌手,凭着自己的才华走红,成了所谓的“名人”。
可红了之后,带来的不是平静的生活,而是无休止的骚扰和消费。
大衣哥躲在门后,用木棍死死抵住门框,门外是举着手机高喊“大衣哥开门”的围观者。
他明明也算是半个明星,却只能颤巍巍的缩在门后。
这画面,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酸。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个别现象。
但事实是,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蹭热度,丧心病狂!
你想不到,大衣哥家院墙外,常年架着梯子。
邻居们靠出租“最佳拍摄位”,一个月就能赚上万元。
更离谱的是,他吃饭、喂鸡都有人直播,连躲到屋顶上都能被无人机追拍。
这哪是生活,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真人秀!
更过分的是,有些人为了博眼球,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把朱之文的脸P到光膀子大汉身上,配文“大衣哥暴打村民”;伪造他怀抱婴儿的照片,造谣“60岁还有私生子”。
这些谣言,简直是离谱到家了!
一位自媒体号主,四年时间发布了999条关于朱之文的视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类内容,播放量还都不低,动辄几千上万,甚至还有单条播放量超过20万的。
你说,这得多大的利益驱动,才能让人这么丧心病狂?
黑产链,太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这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有人专门组建微信群,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剪辑朱之文爬梯子的视频,配上“大衣哥偷窥邻居”的标题;有人用AI换脸技术制作“朱之文出轨女粉丝”的假聊天记录;还有人专门在评论区带节奏:“这种暴发户活该被骂!
”
有博主透露:“只要标题带上‘大衣哥黑幕’,流量立刻翻倍。
”一条凌晨发布的造谣视频,2小时后就被推上了热门,超3000条评论辱骂。
甚至还有职业黑粉头子私信朱之文:“给我5万,帮你全网删帖。
”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
为了流量,为了钱,这些人连做人的底线都不要了。
一部诺基亚老人机,大衣哥坚持用了15年,只因为“智能手机一打开全是骂我的”。
家门口装了8个摄像头,有人敲门就先看监控——无理由要50万的残疾人、假装昏倒的博主,甚至还有举着“大衣哥欠钱不还”横幅的陌生人。
一个草根的维权之路,究竟有多难?
我们可能想象不到。
大衣哥,忍无可忍!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这次,大衣哥终于决定起诉这些网暴者。
他准备了很久,带着律师团队跑了三个法院,公证了290条造谣视频。
最狠的一条,把他刚满月的孙子P成遗照,配文“朱家断子绝孙”。
在法庭上,朱之文气愤地说:“你骂我可以,动我孙子,拼了命也要讨个公道。
”
这些蹭流量的人,真的缺钱吗?
一个村民借钱未果,直播时突然下跪:“大衣哥见死不救。
”但实际上,他刚买了新车;
造谣者在法庭上喊冤枉:“P图就是图个乐子,开个玩笑”,但实际上,他已经靠黑粉打赏买了三套房;
朱之文儿子结婚的当天,6个网红扮成小丑躺在他家门口:“不给红包就不起来”。
人性的恶,在大衣哥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大衣哥起诉网暴者,根据法律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中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其中一位被告有29条视频,播放超5000次,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
朱之文在庭审结束后,拒绝调解,他说:“我不要赔偿,只要法院告诉这些人——虽然我是个农民,但也不是个随便踩的泥巴地。
”
这场官司,不仅仅是大衣哥一个人的战斗,也是对整个网络环境的一次净化。
我们都希望,法律能帮他一锄头挖开流量黑产的根,让他回归正常生活。
想想,大衣哥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是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却要承受这些无端的谩骂和骚扰。
这公平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在追逐流量的时代,我们是否也成了推波助澜的一份子?
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也许,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让那些蹭流量、造谣生事的人无处遁形。
只有这样,才能还大衣哥一个平静的生活,也才能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