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敏感点,而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紧张,国际社会的目光更加集中在这一地区。
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台湾“独立”声音的高涨和美国的干预,局势愈加复杂化,美国专家米尔斯海默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很可能会动用武力。

那么美国是否真的能够有效阻止台湾的“独立”倾向?中国大陆是否准备好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米尔斯海默,这位国际关系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对于台湾问题的观点,一直以来都非常明确。
在2022年12月,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若台湾宣布独立,那么中国大陆很可能会采取军事手段,迅速动用武力进行收复。

这个预判并不是仅凭军事角度做出的,而是深刻考虑到政治与国家安全层面的压力。
米尔斯海默指出,这样的决定并非单纯的军事需求驱动,而是出于中国大陆的治国考量。

美国专家米尔斯海默
在他看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人的执政方式让他们无法容忍国家领土的分裂,尤其是台湾问题,这不仅仅关乎领土完整,更关乎国家的政治尊严和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大陆对主权的捍卫已经进入了“零容忍”的阶段,而台湾的“独立”对中国来说,是不可妥协的底线。

他分析说,尽管台湾可能有自己的政治意愿,但一旦突破了中国的底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米尔斯海默甚至拿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做对比,指出类似的冲突往往是因为治国需要凌驾于军事理性之上,比如二战中的珍珠港事件,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灾难。
米尔斯海默认为,虽然美国经常在公开场合支持台湾的“自卫权”,但事实上,美国的军力并不能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占据绝对优势。

相反,随着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崛起,任何外部力量的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米尔斯海默还特别提到,尽管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与中国对抗的代价非常高昂,尤其是在核武器和军事消耗方面的考虑,可能让美国难以承受长期的冲突。
不过米尔斯海默的这种警告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介入已有很长时间,且态度在不断变化。

核武器部署
从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美国的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一个中国”政策到后来的军事介入。
再到近年来的军事援助和军售,显然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战略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米尔斯海默提到的最关键点是,美国的军事介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对台湾的态度。

中国大陆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应对外部挑战,尤其是在近年来中国海军和空军的强大崛起下。
这种强大的军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不仅限于海上力量的提升,还体现在导弹技术和多种武器系统的升级上。
2023年,中国进行的“环台军演”就是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展示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强大威慑力。

米尔斯海默对此十分关注,他认为这些举措让美国意识到,虽然美国的军力强大,但中国的军事能力已经不容忽视,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多重压力,无法全力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的观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期他可能认为美国可以通过军事干预来遏制中国,但随着局势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国内政治、军事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他开始重新评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而现在,他更多的是提倡美国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过度干预,以免引发不可控的冲突。

美国对台湾的态度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军事干预到后来的政治调整,每一次政策变化都深刻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初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政策基调是全力支持台湾对抗中国大陆的“统一”诉求。
1950年代,美国通过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部署第七舰队于台湾海峡,实际控制了该地区的部分局势。

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更是希望通过支持台湾来限制中国大陆的战略空间。
第七舰队的存在,使得中国在军事上对台湾的压力受限,而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保护者”角色。
然而随着19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对中国崛起的战略考虑,美国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外交决策,那就是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承认“一个中国”的政策。
虽然在形式上承认了中国的主权,但美国依旧保持对台湾的军事支持,尤其是通过“与中国建交”之后的军售及对台湾“自卫能力”的强化。
美国的这一态度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冷战后期,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不再有直接的敌人威胁,台湾问题因此逐渐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尽管美国在表面上宣称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实际上却依然通过军售和国际影响力支持台湾,确保台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中国大陆的“对抗”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军事实力的逐渐增强,美国的态度开始显得更加复杂,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一方面继续推动对台湾的军售,一方面也开始试图在经济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
尤其是1993年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使得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台湾政策逐渐走向“模糊化”,在美中经济关系深度交织的背景下,美国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上却保持对台湾的军事援助和战略支持。
特别是在2000年代,随着台湾问题的持续升温,美国再次加大了对台湾军售的力度,甚至包括一些高端武器的供应。
这一时期的美国政策,既有遏制中国崛起的考虑,也有确保台湾“自卫”能力的战略需要。

美国的这种“双重标准”,一方面表现出它对台湾“自卫”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不愿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美国政府始终未能明确表示是否会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尤其是在2008年和2016年,台湾问题一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大分歧点。
每一次的危机时刻,美国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缓解局势,但却始终未能做出根本性的战略调整。

美国始终维持其“既不承认台湾独立,又支持台湾的防卫”这一模糊政策,给两岸关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在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的台湾政策再次经历了剧变,特朗普政府公开表示,台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伙伴”,并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特别是在军售方面。
这一政策的调整直接导致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也让美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变得愈加激进。

虽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在拜登上台后有所收敛,但美国依然坚持“维护台湾的安全”这一立场,这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始终无法回避的难题。
当前的局势是,美国一方面口头上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却在军售、政治支持等方面向台湾提供保障。

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提出警告,认为美国对台湾的过度支持可能导致与中国的冲突升级。
米尔斯海默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飞速发展,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干预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测的后果。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航母、核潜艇、导弹技术和海上打击能力等领域的突破。
首先中国在海军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目前拥有3艘航母,虽然在核动力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配备上与美国尚有差距。
但其自主研发的094型、095型核潜艇以及各种先进驱逐舰和护卫舰的逐步服役,已经使中国的海上力量不容小觑。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型战舰的下水和战斗力的提升,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这些进展意味着中国不再仅仅依赖陆地防守,而是能够在海上与其他大国进行较量,尤其是对台湾进行有效的封锁和军事打击。
并且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逐渐形成,突显了其在本地区内的强大防卫能力。

通过研发多种反舰导弹、战术导弹以及空中打击能力,中国的海军不再是简单的防守型力量。
特别是在东海和南海地区,中国海军已具备了强大的作战威慑力,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外部力量的干涉,还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
如果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支持台湾,尤其是通过军售、军事训练等方式向台湾提供支持,那么中国的军事响应将不仅仅局限于外交上的反对。

近年来,中国举行了多次针对台湾的军事演习,特别是在2023年举行的“环台军演”,中国通过动用海陆空三军和火箭军等多个兵种,展现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封锁台湾并进行有效打击的能力。
米尔斯海默等国际学者也指出,这些军事举措已经让美国意识到,尽管美国的海军在亚太地区仍占据优势,但中国的海上力量发展已经让美国的干预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中国海军的崛起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转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的未来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到复杂的军事、经济和国际局势。
无论是米尔斯海默的警告,还是美国的“双重策略”,都无法忽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决心和实力。
参考文章环球时报2023-09-12《美知名学者在台警告:若台偏执地想要宣布“独立”,台海可能走向冲突》

观察者网2024-10-04《米尔斯海默:“近期台海爆发热战的可能性不大,但中美两国都无意认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