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弟张九皋第23代孙,元代著名散曲家,曾累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墓地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张养浩幼有才名,长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以为奇。
中秋之夜,月明如昼,景致优美。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折桂令·中秋》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这一良辰美景,让人读后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元代〕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一轮飞镜谁磨?”这句问得巧妙,把中秋的月亮比作一轮飞镜,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勾勒出月亮的圆润和明亮,更隐含了中秋赏月的传统寓意。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更是侧面反映了月光的皎洁,如同一面镜子照耀着天地,使得万物都沐浴在月光之下。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这里,“玉露泠泠”原指秋天的露水晶莹清凉,这里用来形容月光清凉,与银汉无波一起构造出一幅清冷幽寂的秋夜画面。与常夜相比,这晚的月光显得更为明亮,洒满了大地。
“桂影婆娑”描绘了中秋夜晚,月光下桂花树的影子摇曳多姿,形象生动。这一段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作者以“老子高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秋美景的赞叹之情。他借此机会向嫦娥发问:在这样的良宵美景之下,与其闷闷不乐,为何不痛痛快快地喝醉,尽享这美好的时光呢?
这首《折桂令·中秋》是张养浩笔下的一首佳作,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清风、桂影和美酒,展现了一幅良辰美景的美丽画卷。这首作品空灵悠远,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可谓是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把中秋之夜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妙。让我们通过张养浩的这首《折桂令·中秋》,一起感受中秋之夜的美好和自然的美妙吧!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张养浩的这首诗吗?你们还喜欢他的哪些诗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