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控制细菌突变以保持抗生素疗效

若希看留学 2024-07-31 19:32:36

抗生素是用来杀死坏细菌的,然而只要发生一次突变,细菌就能进化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使普通感染可能致命。近日,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控制细菌变异率的方法,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曼彻斯特微生物进化研究(MERMan)小组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种群密度越大,突变率越低。目前的研究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具体机制,突出了集体解毒在控制突变率方面的作用。

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上,利用高性能计算模拟了8000多年的细菌进化过程,使研究人员能够预测控制突变率的机制。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了15000多个大肠杆菌,以检验预测结果。

结果表明,生活在人口稀少社区的细菌更容易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原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破坏DNA的化学物质——过氧化物。而在细胞更加密集的拥挤环境中,细菌会集体排解过氧化物,减少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突变可能性。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反进化药物”,通过限制细菌的突变率来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

曼彻斯特大学首席研究员Rowan Green表示,抗生素耐药性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细菌对我们用来治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迅速产生抗药性,而新药的开发速度却跟不上。如果不能让抗生素继续发挥作用,常规手术就会成为生死攸关的事件,普通感染也会变得无法治疗。

通过了解影响变异率的环境条件,科学家们可以制定出保障抗生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表明,细菌的突变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操控,这对抗抗生素耐药性至关重要。

过氧化物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当大肠杆菌种群变得密集时,它们会共同降低过氧化物的含量,保护自己的DNA免受损伤,降低突变率。研究表明,无法分解过氧化物的转基因大肠杆菌,无论种群规模如何,都具有相同的突变率。然而,当加入能分解过氧化物的辅助细胞时,这些转基因大肠杆菌的突变率就会降低。

0 阅读:2
若希看留学

若希看留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