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简介:
本著作是2021年重庆市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青年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抗战时期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美术,反映出特定时期中国美术流派、教学思想、文化心理、审美形态的整合,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图像建构方式。从审美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现实主义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抗战时期重庆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初建和巩固,两者是前后的逻辑关系,新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坚持的路线是此阶段形成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论的延续和发挥。如果说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地处西南的重庆带来的文化洗礼,抗战时期的重庆美术亦可以视为重庆现代美术的开端,那么可以说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美术运动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热身”,是中国现代美术审美形态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书约23万字,图文并茂。试图以美学、美术学、文化学和历史学融合的研究方式,反映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活动的规律,主客体的动态审美关系,艺术的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等。在横向撰写中,从审美的三个主体即画家、美术作品和传播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在纵向撰写中,对在此阶段作品的创作动机、教学思想、美学特征、审美讨论、形式语言和战斗功能观等审美涉及的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纵横交叉的写作方式,以抗战时期西方美术现状和西方评价为参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立体呈现重庆美术在战火中的审美向度。
专家学者推荐语:
在作为抗战文化艺术之中心这一方面,重庆的历史研究有所欠缺;至于对彼时彼地从属于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视觉造型艺术这一板块,那更是一个令人颇感遗憾的研究空白。我高度肯定此书与此书作者,因为抗战年代的重庆,不仅有美术创作活动,而且那个时期的美术活动所创作出来的大量作品,成为了支撑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顽强抗争的精神维度。这一切不是荒原,而是被掩盖在历史废墟下面的珍宝。因此,黄剑武先生此一著作,就具有了在历史废墟中拓荒与寻宝的文化价值。
——徐旭(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文化学者)
《战火中的审美向度》一书,立足于现实主义的美学视角,对抗战时期重庆美术从审美形态、审美观念、审美传播以及美育活动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学术梳理和相应的审美阐释,是一部有关抗战时期美术审美价值深度研究的学术著作。
——邱正伦(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抗战时期的重庆美术运动,既是重庆的一段特殊美术史和文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当时全中国美术的基本概况和艺术走向。无论对重庆美术而言,还是对中国美术而言,这都是一个难以绕开的历史话题。黄剑武以锐利的目光锁定了这段历史,并历经一年多的努力和艰辛,终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填补了一份极有价值的空白。
——宋永进(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美术评论家)
内文导读:
本书作者简介:黄剑武,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美术研究员,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编辑部主任,重庆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重庆市非遗保护协会理事,重庆市渝中区文联副主席、重庆市渝中区美协主席、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级美展,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100余篇、油画作品150余幅曾发表于《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美术大观》《中国油画》《中国美术》《艺术研究》《西北美术》《艺海》《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大河美术》等10余种刊物,出版个人专著3部。近年为《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中国美术》《南腔北调》等报刊杂志评论专栏供稿近30万字。
京东、淘宝、当当网和孔夫子旧书网等网上书店均已上架,请广大美术爱好者和美术研究者自行前往网店下单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