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的当下,一场备受瞩目的会议吸引了全球目光——北约防长会。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2月12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布鲁塞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前透露了于次日举行的北约防长会的议题,国防支出与俄乌冲突毫无悬念地成为焦点。这两个议题,牵扯出北约内部复杂的利益纠葛,也影响着俄乌冲突的走向,更让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北约防长会前夕,各国代表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和心思,陆续抵达布鲁塞尔。而此时,俄乌冲突战场的硝烟仍在弥漫,能源领域的“暗战”也打得如火如荼。
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
先来说说国防支出这一议题。一直以来,美国都对北约其他国家的国防开支“颇有微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提出,北约国家应将国防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这意味着各国需要在军事方面投入巨额资金。然而,现实却给了这个要求重重一击。目前,北约众多成员国中,只有波兰接近这一水平。像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与这一目标还相差甚远。
德国和法国并非不想增强国防实力,只是单纯提高军费比例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增加军费意味着在其他领域的投入会相应减少,可能破坏国内经济平衡,影响社会稳定。毕竟,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波兰,虽然军费占比高,但其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经济发展和军事投入之间寻找平衡,成了波兰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西班牙等国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坚持将国防开支目标设定在GDP的2% ,认为这才是符合自身发展的合理比例。北约内部在国防支出问题上的分歧,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使得北约在军事战略的统一规划上举步维艰。
俄乌冲突(资料图)
再把目光转向俄乌冲突。俄乌冲突不断升级,早已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延伸到了能源供应、地缘政治博弈等多个层面。俄罗斯国防部宣布,由于乌克兰使用西方远程导弹袭击俄罗斯本土,还试图破坏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俄军对乌克兰关键的天然气能源基础设施展开了打击。位于利沃夫州斯特雷市的欧洲最大地下天然气储存库的地面设施成为攻击目标。
在冬季供暖高峰期,欧洲对天然气的依赖暴露无遗。俄罗斯的这次打击,让部分地区燃气供应更加紧张。民众的生活受到了直接影响,不少家庭都在为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发愁。能源成本的上涨,更是给欧洲工业生产带来了打击。那些依赖天然气的企业,面临着减产甚至停产的风险。而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输送管道的行为,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斯洛伐克、匈牙利、摩尔多瓦、奥地利等多个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欧盟内部因能源问题产生的裂痕越来越深。
在这场冲突中,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思在北约防长会前夕的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上,释放出了罕见信号。他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俄乌冲突能够结束,并且希望乌克兰保持主权。但他同时也指出,恢复乌克兰2014年之前的边界是不现实的。这一表态,无疑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一直以来,乌克兰都希望能够恢复到冲突前的边界状态,国际上也有部分势力支持这一诉求。但美国的这一态度转变,让乌克兰的“复国梦”变得更加遥远。
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赫格塞思还提到,美国不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会是俄乌和谈的现实成果,在任何安全保障方案中,美国都不会向乌克兰部署军队。这一消息对于乌克兰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长期以来,乌克兰将加入北约视为保障自身安全的“救命稻草”,不断向西方国家靠拢,试图获得北约的庇护。然而,美国的这一表态,让乌克兰的希望落空。美国的这些表态背后,其实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一方面,俄乌冲突持续消耗着美国的资源,美国需要重新评估这场冲突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也不想因为过度卷入俄乌冲突,而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
北约内部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欧洲的北约成员国,都迫切希望在北约防长会上听到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思对各项重大议题的看法。他们尤其想知道,美国是否愿意遵守北约共同防御相关条款。在欧洲国家看来,北约共同防御条款是他们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美国的态度却让他们感到不安。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种种表现,让欧洲国家开始怀疑美国是否会为了欧洲的利益全力以赴。
在这场北约防长会以及围绕俄乌冲突的种种博弈中,英国的举动也颇为引人注目。英国与乌克兰签署了为期100年的全面伙伴关系协议,承诺在有需要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还计划在乌克兰部署军事基地、后勤仓库等国防基础设施,甚至组建联合部队加强在黑海等重要海域的航行安全。这份协议涵盖军事、医疗、经济、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英国似乎想要取代美国,成为乌克兰最坚定的后盾。然而,英国真的能如愿以偿吗?从现实情况来看,英国自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脱欧后的经济发展、国内社会矛盾等,都在分散着英国的精力。英国能否在乌克兰投入如此巨大的资源,还有待时间检验。
美国新任防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此外,法国军方透露的一则消息,更是让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一架在波罗的海上空执行监视任务的北约法军飞机,遭遇了俄军的“干扰企图”和“火控雷达锁定”。这一事件,无疑是给本就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凸显了俄罗斯对西方在波罗的海地区活动的高度警惕,也表明了双方对抗的激烈程度。
北约防长会虽然已经落幕,但会议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远未得到解决。在国防支出问题上,北约内部的分歧依旧存在,各国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这不仅会影响北约整体的军事防御能力,还可能让北约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受到削弱。而在俄乌冲突方面,美国的罕见表态虽然为冲突的走向带来了一些变数,但距离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欧洲国家在这场冲突中处于尴尬的境地,既不想失去美国的支持,又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更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