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知青小伙张志远,为报恩娶31岁带娃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箴视之见 2023-05-12 11:31:48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不管居于任何时代任何环境,知恩图报永远是最重要的美德。

道理人人皆知,践行时却那般困难,有的人受恩惠时还挑三拣四,那又何来反哺的意识?

我们得感恩我们得知足,因为世间本不存在该与不该之事,别人凭什么要鼓励你?别人凭什么要帮助你?既然陪你度过了这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那自己就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回馈报恩。

这里以大将韩信为例,年轻时期连生活能力都无法拥有,每天为了温饱只能在河边钓鱼。

运气好了饱餐一顿,运气不好就是饿肚子,一旁洗衣服的大娘看在眼里,如此窘迫的场景实在令人心酸,自己随即将做好的饭分给韩信吃,后者当了大将军后也专程前往携千金回报。

看似很不起眼,但对韩信来讲意义极大,如此一来铭记在心,拥有这般特质自然会成功。

美德的定论毋庸置疑,关键总得量力而行,笔者向来很少去探讨这个话题,不过有人却偏偏活成了例外,这里不妨以20岁知青小伙张志远为例,为报恩娶了31岁带4娃的寡妇为妻子。

作为旁人可能没有发言权,不过大好的前程摆在眼前,为什么要用一辈子的婚姻去报答?

有人说是不是共谋未来?这么多年前过去了,张志远依旧生活在大山,那他是否感到后悔?

受人恩惠

张志远出生在重庆,1972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四川一座偏远的大山里做起了知青。

虽然贵为知识分子,不过在种地方面还是有些弱,毕竟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需要实践。

村口的大娘上下打量着他,随后脸偏过去小声地说道:这小伙不会是来咱们村求媳妇的吧?

按照张志远所述,这才知晓他是下乡建设新农村,不过刚刚带来一个陌生的环境,总归是有些不太适应,吃什么喝什么方面都有很大拘束,但一位名叫佘林海的大哥对他格外地照顾。

“小伙,吃撒子你就说,我让你嫂子做”,面对佘林海的盛情邀请,张志远憨笑着点点头。

既来之则安之,咱来到这就得务实去干,虽然不会种地可以去学,在佘林海的帮助下张志远学会了翻地施肥等等,有了实践能力加上知识理论的增持,张志远的能力也全部凸显出来。

佘林海家中六口人,除了自己和妻子胡庭秀之外,两个人还生下了4个孩子。

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苛刻,他们全部失去了读书机会,但张志远作为知识分子,恰恰扮演了“教师”一职,每天闲暇之余就会为孩子们讲授书本知识,有时还会分享自己在城里的种种趣事。

佘林海感激不尽,正是有了他,孩子们才能开拓眼界,正是有了他,孩子才会识字写字。

两个人相互感恩,佘林海整日都在田间劳作,他希望孩子有一天也能像张志远一样有出息。

奈何岁月无情,病魔突然压垮了他的身体,病床上的他不断咳出血迹,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几乎无法医治,胡庭秀不停地擦拭着眼泪:丈夫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离开了孩子怎么办?

时间一点点流逝,佘林海的性命很快终结,临走时他对张志远说道:志远啊,你对我家的恩情是没有办法还清了,拜托帮我转达你大嫂,不管再苦再累,一定要把4个孩子抚养长大。

坚守一生

张志远点了点头,他能理解大哥内心的苦衷,看到状态如此虚弱的佘林海,他这样说道:

佘大哥,咱们一家人就别说两家话了,如果没有你,我当初根本没有办法在这里安稳,接下来的日子你放心,只要我张志远还在这里,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4个孩子们受饿受冻……

佘林海勉强露出了一丝笑意,因为这是他最后牵挂的人,没过多久自己也就此撒手人寰。

张志远帮助胡庭秀处理完丧事后,每天都会在田间帮助大嫂劳作,没有水了就帮她挑水,没有柴火了就帮她劈柴,没有粮食了就帮她借粮……久而久之,村里却传起了许多流言蜚语。

“你听说没?村里那个读书人和寡妇好上了,四个孩子呢,真不知道他是咋想的”?

“是啊,我听说他才20岁,胡庭秀都31岁了,真不知道佘林海走的时候给了他多少钱”。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流言蜚语最终传到了胡庭秀的耳朵里,自己渐渐开始拒绝张志远的好意,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可面对佘林海的叮嘱,他有些过意不去,这可怎么办?

权衡利弊后,张志远做出了一个很慎重的决定——向胡庭秀求婚。

对方看到后很是诧异,自己年龄这么大还有4个孩子,人家才是一个20岁的小伙,但张志远表示没有什么比一言九鼎更为值得,随后两个人来到民政局登记领证,正式迈入婚姻殿堂。

来到佘家后,张志远扛起肩上重担,将四个孩子视为己亲,每天都会教他们识字读书。

这一埋头就是50年,即便后来高考制度恢复,张志远都没有选择离开,因为他是男子,所以必须一诺千金,如今四个孩子也全部抚养长大,两个人已经“退居二线”,当起了爷爷奶奶。

再看张志远,他不再思维,或许从来到这座大山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应该离不开了。

笑侃人世间

感恩、感动、感激,张志远是所有人心中的榜样。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不知他是否后悔来到这里;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不知他是否后悔娶胡庭秀为妻;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不知他是否后悔留在大山……答案无人知晓,但他无愧于心。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岁月沧桑时光记忆,永远抹不去一个“恩”字,知恩图报者天眷顾,忘恩负义者天不容,无论生活苦乐都得学会感恩,这是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我们得谨记我们得践行,愿你我共勉。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2 阅读:48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2
2023-05-17 09:19

一诺千金,真男子汉也![点赞][点赞][点赞]

箴视之见

箴视之见

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